Page 80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80
次,每种涂层试验片共投放淡水壳菜活体数量不低于 45个(N ≥5,n ≥45),试验具体步骤如下:
( 1)在长宽高分别为 20cm × 20cm × 3.5cm的混凝土试验片表面涂覆底漆,干燥 2~5h;之后将涂
层 A、B组分均匀混合,并刮涂在有底漆的混凝土试验片上,涂覆厚度约 0.5mm,涂覆完毕将涂层在
室温下标准养护大于 7d;之后将养护完毕的涂层试验片水平放置在培养池中。
( 2)向培养池中加入水,水深 22cm,水温 18±1℃,pH值约为 8.2;之后向水中投入硅藻源 0.3g,
采用充氧机不间断泵气 12h,使硅藻源完全分散,之后停止泵气。
( 3)挑选 9个体长为 23mm左右且活力旺盛的淡水壳菜活体,割断足丝;将割断足丝后的淡水壳
菜均匀放置在试验片表面,淡水壳菜纵横间距 5cm,正向放置;为防止光照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采
用黑色透气纱网遮盖淡水壳菜培养池,使培养池中光照强度始终保持 0lx。
( 4)使用相机拍摄淡水壳菜自然附着 0、1、2、3、4、5、6及 7d时,其在涂层表面的位置信息图
像并记录移动特性,观察淡水壳菜在不同试验片表面动态变化。
( 5)测试附着 7d时各试验片表面淡水壳菜附着率(将试验片竖向放置后统计)和垂向分离力,每
种指标以多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3.1 涂层微结构与润湿性分析 图 3给出了 AFM5500原子力显微镜对研发涂层表面微结构的表征结
果。从图上可以看出:空白涂层样品表面相对平整,未出现明显微结构;当涂层负载 1gNano - TiO粒
2
子时,涂层表面出现纳米级凸起结构,但不明显,凸起结构相对稀疏;当涂层负载 3gNano - TiO 时,
2
纳米凸起结构数量有增加趋势,并出现明显微观凸起结构,且相对密集。值得注意的是:当涂层负载 5g
Nano - TiO时,涂层中开始出现较大团块,可能主要受纳米粒子轻微团聚影响,进而对微结构造成一定影
2
响。当采用 Nano - TiO?Nano - PTFE联合负载时,涂层表面均出现明显微结构。
2
图 3 淡水壳菜防护涂层 AFM图像
表 4给出了涂层接触角及表面能测试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涂层采用 Nano - TiO 单独负载时,
2
随着 Nano - TiO粒子负载量的增加,涂层表面水接触角、二碘甲烷接触角均呈现出先变大后变小趋势,
2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纳米粒子负载量增加,涂层表面微结构逐渐明显;而后,当纳米粒子负载较多时,
由于纳米粒子团聚,对均匀的微结构造成一定影响,涂层接触角反而变小。当涂层采用 Nano - TiO ?
2
Nano - PTFE联合负载时,相对于 T - 3涂层,涂层水接触角均有所增加,表面能有所降低。
3.2 涂层力学性能分析 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不同涂层样品的应力 - 应变曲线,如图 4所示。取应力 -
应变曲线之间初始直线段作为计算数据,提取直线部分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并得到拟合曲线的斜
8
—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