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4年第55卷第3期
P. 81
率;基于胡克定律可知,此斜率即为 7种涂层的弹性模量。
表 4 涂层接触角与表面能
2
D
P
样品编号 水接触角 θ 1 ?(°) 二碘甲烷 θ 2 ?(°) 色散力 γ S 极性力 γ S 表面能 γ S ?(mJ?m )
T - 0 107.5 73.5 20.75 0.34 21.09
T - 1 108.7 74.4 20.40 0.26 20.66
T - 3 111.1 74.7 20.67 0.08 20.75
T - 5 112.5 75.3 20.55 0.03 20.58
T - 7 111.7 74.5 20.92 0.05 20.97
TF - 0.5 111.8 76.0 19.96 0.08 20.04
TF - 2 112.9 76.4 19.91 0.04 19.95
表 5给出了 7种样品力学指标测试结果。从表中
可以看出,涂层单独负载 Nano - TiO 粒子后,涂层峰
2
值强度比 T - 0样品均出现一定程度提升,且不同涂层
样品峰值强度展现出了明显规律性,表现为样品峰值
强度随着 纳 米 粒 子 负 载 量 的 增 加 逐 渐 增 加,从 3.10
MPa增加到 5.48MPa,负载 7gNano - TiO的涂层样品
2
展现出最 大 的 拉 伸 强 度。 涂 层 断 裂 应 变 随 着 Nano -
TiO负载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负载 5g
2
Nano - TiO 的 涂 层 样 品 断 裂 应 变 最 大,为 118.76%。
2
涂层中单独负载 Nano - TiO 后,峰值强度比 T - 0涂层
2
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Nano - TiO 采用硅 烷偶
2
联剂改性后,表面的羟基( - OH)变成了烃基,减小了 图 4 不同涂层样品的应力- 应变曲线
表面羟基( - OH)导致的团聚现象,增强了 Nano - TiO 2
的分散和其与有机硅体系的结合,从而提高了涂层的峰值强度。另,当涂层负载类型为 Nano - TiO ?
2
Nano - PTFE时,TF - 0.5涂层峰值强度和断裂应变比 T - 0涂层稍有提升;TF - 2涂层峰值强度和断裂应
变比 T - 0涂层均有所下降,这可能主要受 Nano - PTFE与基料相容性影响。
此外,相比较于 T - 0涂层,单独负载 Nano - TiO 后,涂层弹性模量、邵尔硬度均有所上升,弹性
2
模量与邵尔硬 度 均 呈 现 出 随 着 Nano - TiO 增 加 不 断 增 加 趋 势,涂 层 弹 性 模 量 从 0.82MPa增 加 到
2
1.51MPa,邵尔硬度从 37HA增加到 42HA,与峰值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对于 T - 1—T - 3涂层样品,
尽管负载 Nano - TiO后涂层弹性模量比 T - 0样品有所上升,但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当涂层负载类型
2
为 Nano - TiO ?Nano - PTFE时,TF - 0.5和 TF - 2涂层的弹性模量、邵尔硬度相较于 T - 0样品亦有所增
2
加。事实上,TiO和 PTFE粒子具有很强的刚性,并且具有比纯有机硅弹性体更高的模量,因此,涂
2
层样品的弹性模量和邵尔硬度随着粒子的负载出现增加现象。
表 5 不同涂层样品力学指标
样品编号 负载类型 峰值强度?MPa 断裂应变?% 弹性模量?MPa 邵尔硬度?HA
T - 0 3.10 107.94 0.82 37.0
T - 1 4.07 112.91 0.88 39.0
T - 3 4.38 117.01 0.89 39.5
Nano - TiO 2
T - 5 4.78 118.76 1.14 40.0
T - 7 5.48 101.22 1.51 42.0
TF - 0.5 3.65 109.56 0.91 40.0
Nano - TiO 2 ?Nano - PTFE
TF - 2 2.86 92.98 1.18 41.0
— 3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