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2024年第55卷第4期
P. 91
[19] 董长兴.河南省宿鸭湖水库淤积成因 分 析 及 清 淤 扩 容 必 要 性 探 讨 [J].水 利 建 设 与 管 理,2016,36(6):
67 - 69.
[20] 李双艳,洪伟辉.桃林口水库下游分水枢纽扩容问题研究[J].人民珠江,2014,35(3):71 - 73.
[21] 郭炜超,徐斌,王趁义,等.黑臭河水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8,44(8):1 - 5.
[22] 王英才,刘永定,郝宗杰,等.上海市几条黑臭河道治理效果的比较 与 分 析 [J].水 生 生 物 学 报,2009,
33(2):355 - 359.
[23] 赵华菁.苏州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4,40(7):211 - 213.
[24] 孙晶.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整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25] 钱宁.泥沙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6] 金湘灿.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7] 曹慧群,周建军.我国水利清淤疏浚的发展与展望[J].泥沙研究,2011(5):67 - 72.
[28] 胡春宏,吉祖稳,黄永健,等.我国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实践与分析[J].泥沙研究,1998(4):49 - 57.
[29] 江恩惠,曹永涛,李军华.水库泥沙资源利用与河流健康[C]??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
国大坝协会 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30] 杨立怀,李奇云.浅谈太湖生态清淤施工[J].江苏水利,2009(6):36 - 38.
[31] 李如然,李树强,廉雪松.双面液压抓斗在海河清淤工程中的应用[J].海河水利,2006(4):61 - 62.
[32] 张春雷,管非凡,李磊,等.中国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进展[J].环境工程,2014,32(12):
95 - 99.
[33] 何萍,史培军,刘树坤,等.河流分类体系研究综述[J].水科学进展,2008,19(3):434 - 442.
[34] 王随继,任明达.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J].沉积学报,1999(2):75 - 81.
[35] 周侃.各有归宿地的河流———内陆河水系[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4,50(9):63 - 64.
[36] 樊贤璐,徐国宾.基于生态—社会服 务 功 能 协 调 发 展 度 的 湖 泊 健 康 评 价 方 法 [J].湖 泊 科 学,2018,30
(5):1225 - 1234.
[37] 吕金福,李志民,冷雪天,等.松嫩平原湖泊的分类与分区[J].地理科学,1998(6):524 - 530.
[38] 陆杨,许慧,李国斌,等.泥沙淤积对不同类型水库功能影响评价[J].人民长江,2021,52(S2):237 - 241.
[39] 孙振刚,张岚,段中德.我国水库工程数量及分布[J].中国水利,2013(7):10 - 11.
[40] 杨根林,杨逸辉,兰林.江苏省水库工程普查成果简析[J].江苏水利,2013(S1):32 - 33.
[41] 孙宁涛,李俊涛.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85 - 6886.
[42] 赵银军,魏开湄,丁爱中.河流功能及其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比研究 [J].水 电 能 源 科 学,2013,
31(1):72 - 75.
[43] 李廷梅,于鲁冀,吕晓燕.针对城市河流功能需求的生态修复技术概述[J].环境工程,2016,34(6):6 - 9.
[44] 夏新利,龙智飞,张明军,等.克孜尔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15(2):138 - 140.
[45] 王利.三门峡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46] 胡春宏,王延贵.三 峡 工 程 运 行 后 泥 沙 问 题 与 江 湖 关 系 变 化 [J].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2014,31(5):
107 - 116.
[47] 王净,李光远,陈月平.永 定 河 河 口 泥 沙 淤 积 对 官 厅 水 库 供 水 的 影 响 分 析 [J].北 京 水 务,2006(3):
23 - 25.
[48] 李永进.深圳水库泥沙淤积对水质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1):74 - 76.
[49] 朱伟,陈怀民,王 若 辰, 等.2017年 太 湖 水 华 面 积 偏 大 的 原 因 分 析 [J].湖 泊 科 学, 2019, 31(3):
621 - 632.
[50] 盛虎,郭怀成,刘慧,等.滇池外海蓝藻水华爆发反演及规律探讨[J].生态学报,2012,32(1):56 - 63.
[51] 李继洲,吴海旭,姜万,等.南京城区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24(11):1913 - 1919.
[52] 熊春晖,张瑞雷,季高华,等.江苏蟢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
报,2016,27(3):927 - 936.
[53] 陈守莉,王平祖,秦明周,等.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
2007,23(2):124 - 130.
— 4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