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25年第56卷第2期
P. 34
3 算法构建
3.1 特征参量搜索策略 特征参量搜索策略是保障封装式模型有效性的关键,需以强性能算法为建模
基础。鲸鱼优化算法( WhaleOptimizationAlgorithm,WOA)具有参数设置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一
些成果表明 WOA的性能优于粒子群算法、引力搜索算法、海鸥算法、飞蛾扑火算法、布谷鸟算法、
蝙蝠算法、多元宇宙算法、乌贼算法等元启发式算法 [17 - 19] ,本文基于 WOA建立特征参量搜索策略。
t
记 K为鲸鱼种群的个体数量;t为当前迭代次数;t 为最大迭代次数;d为搜索空间维度;I=
max z
t
{I ,I ,…,I ,…,I }为第 t次迭代时第 z只鲸鱼的位置;z = 1 ,2,…,K;I 为 I的第 λ维
z,1 z,2 z, λ z,d z, λ z
元素;b = {b,b,…,b,…,b}为最优位置。WOA通过收缩环绕、螺旋上升和随机搜索进行种
d
1
2
λ
群位置更新,本文不再赘述其基本原理。鲸鱼种群的初始位置依据 Logistic混沌映射生成。WOA的求
解空间是连续的,为解决有效特征挖掘问题,需将求解空间从连续值转换为离散值,转换函数为
1
1 ≥Rand(0,1)
1 + e
- I z, λ
I = (1)
z, λ
1
0 <Rand(0,1)
1 + e
- I z, λ
式中 Rand(0,1)为[0,1]内的随机数。标准 WOA存在一定缺点,一方面,收敛因子 a = 2 - 2 ·t?t
max
从 2到 0线性递减,引起参数 A = 2a·Rand(0,1) - a不断缩小,采用收缩环绕和螺旋上升进行位置更
新时,鲸鱼个体与最优位置间的距离 U不断缩小,导致 WOA在迭代后期收敛速度逐渐变慢;另一方
面,随着参数 A的变小,鲸鱼种群的更新范围亦不断缩小,一旦陷入局部最优,较难有效逃逸,从而
引起早熟收敛。针对上述问题,对算法进行改进。
对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 a [20] 和非线性自适应权值 g [21] ,收缩环绕更新模式
可改进为
t
U= C·b - I (2)
z
t + 1
I = b·g - A·U (3)
z
t + 1
式中:I 为 t + 1 次迭代时第 z只鲸鱼的位置;C = 2 ·Rand(0,1)。螺旋上升机制可改进为
z
t
U′ = b - I (4)
z
αβ
t + 1
I = b·(1 - g) + U′·e ·cos(2 πβ ) (5)
z
式中:α为控制螺旋线形状的常数;随机数 β∈[ - 1 ,1],当 β =- 1 时,鲸鱼个体距离猎物位置最近,
当 β = 1时,距离最远。随机搜索位置更新方式可改进为
t
U = C·b - I (6)
Rand Rand z
t + 1
I = b ·g - A·U (7)
z Rand Rand
式中:b 为随机选择的鲸鱼个体。为解决算法早熟问题,通过交替执行高斯变异扰动 [22] 和 Tent混
Rand
t + 1
沌扰动 [22] 对 I 进行更新,记 f为个体适应度,鲸鱼种群的平均适应度为 f = K f?K,若 f<f ,
z
z
z
z
avg
avg ∑ =1
z
执行高斯变异扰动;否则,实施 Tent混沌扰动。IWOA需初始化的参数为 K、t 、I 、I 和 α ,参
max max min
数取值通过试算确定。
对于改进的 WOA算法(ImprovedWOA,IWOA),依据介于[0,1]内的随机数 η和 A 的关系,执
行不同的位置更新机制。当 η <0.5且 A ≥1时,执行随机搜索机制;当 η <0.5且 A <1时,实施收
缩环绕进行位置更新;当 η≥0.5时,则进行螺旋上升搜索。依据文献[23]中的基准测试函数对 WOA
与 IWOA的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包括单峰函数 F—F、多峰函数 F—F 以及固定维度多峰函数 F —
14
13
7
1
8
F 。为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迭代次数均设置为 1000,种群规模均为 40,均独立运行 30次,
23
采用最优值、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价算法的优化性能。结果显示,在 F、F 、F 、F 和 F —F 上,
6 14 15 17 20 23
IWOA与 WOA的优化性能相近,而对于其余 15个基准测试函数,IWOA的优势明显,由于篇幅限制,
4
— 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