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73

(2)计算适应度值并排序,将每个麻雀个体作为 BP 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参数进行前向传播和预测
              输出,与真实值对比计算均方误差作为适应度值,并根据所定种群比例,将麻雀种群按 40%、40%、
              20% 依次划分为捕食者、加入者和警戒者。
                  (3)计算并更新捕食者、加入者及警戒者位置。
                  (4)更新适应度值和捕食者最优位置,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即达到设定误差或最大迭代次数,
              如满足,执行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 (2)。
                  (5)将 SSA 获得的全局最优位置即最优解作为 BP 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完成训练,预测管道泄
              漏位置。
              2.2.4 模型评价指标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比较 BP、GA-BP 和 SSA-BP 三种模型在自压灌溉管网泄漏
              定位中的综合性能,本文采用均方根误差 RMSE、决定系数 R²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 MAPE 来评估模
              型的综合性能及预测精度。其计算式分别为:

                                                             n
                                                           1
                                                 RMSE =     ∑  ( y i - y ̂  i )   2                    (4)
                                                           n
                                                             i = 1
                                                            n         2
                                                           ∑    ( y i - y ̂  i )
                                                    2      i = 1
                                                   R = 1 -                                             (5)
                                                            n
                                                           ∑    ( y i - y ˉ )  2
                                                           i = 1
                                                         n | | y i - y ̂ | | |
                                                           |
                                                       1
                                               MAPE = ∑  | |     i  | | × 100%                         (6)
                                                       n  i = 1 |  y i  |
              式中:n 为样本量;y i 为实测值;y ̂ 为预测值;y ˉ为样本的平均值。
                                             i
              3 案例验证


              3.1 水力模型构建 选择文献[29]中的自压灌溉管网工程进行水力模型的构建。该管网由 38 条管道
              和 38 个节点组成,水库水头 305.22 m,管网总长度 65 220 m,灌溉管道采用 PSC(钢塑复合压力管),
              管 道 粗 糙 系 数 均 为 130, 管 径 为 450 ~ 2100 mm。 该 自 压 灌 溉 管 网 的 基 本 参 数 如 表 1 和 表 2 所 示 ,
              EPANET 软件缺省设置中,流量单位选择“LPS”,水头损失公式选择“H-W”,构建其基础水力模型
              如图 3 所示。
              3.2 不同泄漏工况下管网压力变化分析 根据节点的标高和压力分布,将水源—节点 5、节点 5—10、
              节点 10—14 划分为自压灌溉管网的上、中、下游,并分别选取上、中、下游的管道添加新的泄漏点,
              如图 3 所示。依次设定泄漏点的漏失流量比为 0.05、0.10、0.15,并据此设置泄漏点的扩散器系数模拟
              泄漏,扩散器系数由式(7)计算,所设泄漏点的扩散器系数如表 3 所示。
                                                        C = KQ/P γ                                     (7)
                  图 4 为漏失流量比 0.10 时上、中、下游管道分别发生泄漏时管网的压力变化,上游管道泄漏时,
              主干管上、中、下游节点压力平均下降 2.96%、3.50%、4.07%;中游管道泄漏时,节点压力平均下降
              3.95%、11.08%、13.71%;下游管道泄漏时,节点压力平均下降 0.57%、1.98%、5.85%。泄漏位置显
              著影响管网的压力变化,发生在上、中、下游管道的泄漏会导致泄漏点附近及其下游的压力剧烈下
              降,对泄漏点上游的压降影响较小,如图 4(a)所示。
                  上、中、下游管道分别发生泄漏时,分干管 1 和分干管 2 的节点压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
              干管 1 的节点压力平均下降 6.99%、5.09%、0.74%,表明上游泄漏对分干管 1 的节点压力影响最大,
              导致其压力显著下降,中游泄漏对其压降影响相对较小,下游泄漏对其压降影响最小,如图 4(b)所
              示。分干管 2 的节点压力平均下降 5.46%、18.39%、5.61%,表明中游泄漏导致分干管 2的节点压降幅最
              大,下游泄漏对其压降影响次之,上游泄漏对其影响最小,其变化趋势见图 4(c)。
                  漏失流量比为 0.05 和 0.15 时,管网压力变化趋势与上述基本相同。将三处管道发生泄漏时管网

                                                                                                — 491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