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74
表 1 自压灌溉管网节点参数 表 2 自压灌溉管网管道参数
节点 标高/m 需水量/(L/s) 节点 标高/m 需水量/(L/s) 管道 管长/m 管径/mm 管道 管长/m 管径/mm
水源 305.22 3484 20 299.80 60 1 1410 2100 21 1980 600
1 301.63 0 21 299.02 170 2 345 1700 22 2100 600
2 301.49 0 22 298.50 200 3 15 1700 23 1140 450
3 301.49 0 23 299.00 110 4 1080 1700 24 1950 600
4 301.05 0 24 298.04 200 5 510 1600 25 420 900
5 300.85 0 25 298.98 0 6 300 1600 26 2580 900
6 300.73 0 26 297.18 300 7 590 1600 27 630 800
7 300.50 0 27 297.26 0 8 400 1600 28 2880 700
8 300.34 0 28 296.84 440 9 840 1600 29 1040 500
9 300.00 0 29 298.29 120 10 1110 1600 30 1050 600
10 299.56 0 30 296.56 170 11 540 1600 31 2150 1000
11 299.34 0 31 300.77 0 12 210 1100 32 1250 900
12 299.26 0 32 300.27 0 13 390 800 33 230 900
13 299.00 0 33 300.18 0 14 1440 800 34 2280 450
14 298.00 300 34 297.50 0 15 660 400 35 500 450
15 301.30 70 35 297.40 100 16 1560 600 36 1415 600
16 300.45 170 36 300.00 180 17 590 400 37 1230 450
17 300.90 70 37 299.60 100 18 1380 500 38 2610 900
18 299.83 150 38 298.44 500 19 1050 400
19 300.00 85 20 990 350
上、中、下游及分干管 1、分干管 2 的平均压力下降百
分比绘制成图,如图 5 所示,随着漏失流量比的增加,
管网中的压力随之下降,两者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正
相关关系,这表明在研究的特定条件下,漏失流量比
每增加一定比例,管网压力的降低程度也随之增大。
综上所述,在自压灌溉管网中,主干管发生泄漏
会导致整个管网的压力下降,上游泄漏显著影响管网
压力,中游泄漏主要影响中、下游,且对上游影响较
小,下游泄漏仅显著影响下游压力;距离泄漏点越近
压力下降越剧烈;当以泄漏点区分上下游时,下游比
上游的压力变化更明显;管网压降程度随着漏失流量
比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有效监测管网系统的压力
变化,需在主干管上、中、下游及分干管都设置压力
监测点,对于管网泄漏,下游的压降变化都较为显著,
表明下游区域的压力对管网泄漏更为敏感,应在管网
图 3 自压灌溉管网水力模型
的下游布置较多监测点。
表 3 管道泄漏点扩散器系数
3.3 样本获取与处理 扩散器系数
漏失流量比
3.3.1 监测点选择 已有研究表明,要比较全面、准确地 管道 2 管道 8 管道 14
监测管网水力状态,管网中设置的水压监测点数宜为总节 0.05 75.06 61.27 10.20
[30] 0.10 150.11 122.54 20.40
点数的 1/6 ~ 1/7 ,该管网包括 38 个节点为小型管网,监
0.15 225.17 183.80 30.59
测点个数选择为 6,于下游多布置一个监测点,选取的压力
— 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