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141
图 3 基于 WaSSI-CN 模型与 3 种遥感数据的中国逐月 GPP 和多年平均月 GPP(2003—2013 年)
河以及珠江)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流域 GPP在 1048~1833 g·m ·a 之间,其中东南诸河流域的林地
-2
-1
覆盖率最高(82.24%),产水(R)和固碳(GPP)也是十大流域中最高的,分别达到 1016 mm 和 1833 g·m ·a 。
-2
-1
-2 -1
以耕地为主导的流域(辽河、海河和淮河)流域相较而言 GPP 较低,流域 GPP 在 925 ~ 1349 g·m ·a
之间,其中淮河流域的耕地覆盖率最高(89.79%),年产水量和 GPP 也是以耕地为主导的流域中最高
-2 -1
的,分别达到 253 mm 和 1349 g·m ·a 。黄河和西南诸河流域的土地覆盖类型以草地为主导(51.86% ~
53.40%),西南诸河流域年均降水量 790 mm,约为黄河流域的 1.7 倍,流域其中超过 45% 的降水转换
为径流流出,而黄河流域仅有 18% 的降水转换为径流,两者 GPP 接近,都在 740 ~ 760 g·m ·a 之
-1
-2
间。西北诸河流域由于 49% 面积为裸地,产水与固碳能力均较低,年径流深与 GPP 分别为 37 mm
和 129 g·m ·a 。总体看来,在 1982—2018 年间,林地和耕地是对中国的 R 和 GPP 影响最大的两种土
-2
-1
地覆盖类型,林地对全国产水与固碳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48.32% 和 46.26%,其次是耕地,贡献率分别
达到 25.00% 和 31.61%(图 5)。
图 4 中国十大流域区 1982—2018 年多年平均降水(P)、径流深(R)、蒸散发(ET)、
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
图 5 中国 1982—2018 年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产水与固碳贡献率
— 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