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24

功能整体提升的角度提出了两种组合评估方法:(1)基于生态系统单位价值统计量,结合土地利用/土
              地覆盖变化数据叠加收益转化进行综合评估;(2)基于生态功能要素的统计数据,采用生态模型和经
              济估值技术进行价值评估。受篇幅所限,作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对这两种方法计算过程进行详细阐
              述。当前基于时空和价值量原始数据的实证研究成果为利益转移与收益转化的应用提供了参考。然
              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地点的特定生态服务价值的具体测算                                 [24] 。本文对近 20 年来社会经济发
              展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现有典型案例未能全面涵盖中国所有类
              型的生态系统,并且对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投入数据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数据,通过对
              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库中的单位价值数据进行分析,考虑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提供的多种
              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服务功能特点,开展价值测算。


              5 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与优化


              5.1 价值实现途径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持续需求,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引发了
              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水流生态补偿应运而生,成为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的重
              要实现路径,同时也是实现生态系统结构稳定与功能提升的关键途径。水利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
              与流域上游生态流量下泄要求、上游生态保护成本投入、下游生态受益支付意愿以及下游控制断面水
              质目标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对均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求解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均衡博
              弈动态模型进行求解,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博弈寻优与我国流域生态保护制度特征相结合,
              在耦合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从理论阐述、模型构建、参数确定和过程优化等
              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付费实施过程中,面临“动态均衡与合作博弈”的挑战。
              在以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为基础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本文运
              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不同情境下流域各主体策略的演化趋势,并借助模拟仿真模型界定补偿标准的上
              下限。为实现多元博弈的广义纳什均衡,通常采用动态一致性估算对决策方案进行优化求解,以获得
              多期议价博弈的唯一均衡值             [25] 。
                  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路径需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阶梯式补偿体系,其中政府通过生态转移
              支付保障基础补偿额度,市场机制引导发展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衍生补偿方式。技术层面应融合遥
              感监测、水动力模型和区块链技术,构建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智能评估平台,以实现补偿标准的动态修
              正与精准实施。政策创新方面,积极推行“生态银行”制度,将水利工程产生的生态增量价值转化为
              可交易的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多维度价值转化路径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生态效益向经济社
              会效益的有效传导。
              5.2 价值实现过程优化 本文通过引入元分析方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手段,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水利工
              程生态服务综合价值测算体系。鉴于生态系统服务特性及其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在测算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时,必须平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水利工程生态服务通常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生态
              服务功能的发挥及其破坏所导致的损失往往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因此,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测算时,妥善处理社会发展指标与生态服务价值在时空上的协调性、生态价值经济化转化的有效
              性,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投入与生态受益价值的共享性等问题,是确保科学测算及其价值空间分布的
              关键所在。
                  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最大效益,亟需开展生态保护成本分摊的研究。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区
              与受益区在空间上通常不重合,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以确保区域生态
              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为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需建立生态服务受益区向供给区付费补偿
              的机制   [26]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旨在促使生态保护区持续进行环境保护投入,以确
              保生态服务价值的稳定输出。通过分析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经济约束,便于更好的理解生态服务付

                — 570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