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7

图 2 流域系统科学基本框架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流域系统科学按照流域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
              大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内部演化机理和彼此间协调运转机制。与其他相关学科不同的是,流域系统
              科学在考虑流域自然要素时,不是简单地把河流看作一种连接上下游、左右岸的传输介质,或者概化
              为一种天然的自然资源,而是把保障河流安全永续作为主要目标,更加突出河流自身健康及行使的水
              沙输移功能,关注河流水沙“灾害”与 “资源”双重属性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并由此将河流划分河流网络子系统,又称为行洪输沙子系统。
                  河流是水沙资源的重要载体,沿岸港口和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流
              域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河流治理保护是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维持
              河流健康是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我国大江大河,尤其是一直“体弱
              多病”的黄河,目前仍存在洪涝灾害威胁巨大、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严重短缺等突出困难和问
              题,治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仅简单地将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引入流域尺度,而不重视河流
              自身功能的发挥,很难真正实现流域系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流域系统科学依然将发挥河流
              行洪输沙功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流域系统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中对推进国家江河战略的积极
              响应。

              2.1.2 研究需求 流域系统科学以流域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需求在纵向上包括“子系统内-
              子系统间-整个流域系统”三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即各子系统内部演化规律、不同子系统间协同演化
              机制、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在横向上兼顾三个子系统的关联性和共生性,考虑各子系统互为边
              界、互为约束的复杂关系,包括“单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流域系统整体”三个相济共生的层次。具
              体来说:流域系统治理针对的是整个“流域系统 ”,关注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
              统 协 同 发 展 , 气 候 、 水 文 气 象 及 河 口 海 洋 条 件 就 是 它 的 边 界 条 件 ; 当 降 维 度 到 某 两 个 子 系 统 时 ,
              关注这两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另外一个子系统的治理需求则转变为约束条件,如枯水情景下要
              在优先保障人类生活生产用水基础上维持河流生态系统需求,此时关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两个子
              系统协同发展,行洪输沙子系统的治理需求则成为约束条件;当进一步降维度到某一个子系统时,
              关注这个子系统发展,另外两个子系统的治理需求则转变为约束条件,如极端枯水情景下仅能保
              障人类基本生活用水,此时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行洪输沙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治理需求则成
              为约束条件。

                                                                                                — 553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