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5年第56卷第5期
P. 85
相比增幅并不显著,故人口规模对消费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消费水平和节水效率是决定我国消费水
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受经济水平、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水平和节水效率对消费水量变化
的贡献会在不同年份发生波动,并存在着增加和减少两种形式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在绝大部分年
份,消费水平变化都在导致消费水量的增加,而节水效率的提升则促进了消费水量的减少。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时段人口总量、消费水
表 2 不同时期我国消费水量变化归因分析
平、节水效率对消费水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以
2000 和 2010 年为节点,将研究期划分为 3 个时 时期 各因素贡献率/%
人口规模变化 消费水平变化 节水效率变化
段(见表 2)。研究发现,无论在哪个时期,消
1990—2000 年 106.8 325.5 -332.3
费水平和节水效率都是决定消费水量变化的主
2001—2010 年 31.3 264.2 -195.5
要因素,其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口总量变化。整
体来看,1990—2020 年间我国消费水量规模增 2011—2020 年 65.1 183.0 -148.1
加了 1982.5 亿 m ,其中人口规模、消费水平和 1990—2020 年 51.3 244.3 -195.6
3
节水效率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51.3%、244.3%
和-195.6%。通过识别过去 30 年我国消费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人口规模对消费水量增长的
贡献始终较小,这从侧面说明尽管我国人口总量已于 2022 年达到峰值,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
未来消费水量仍可能处于增长态势,如何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降低无效损耗,是应对消费水量
增长的主要措施。
4 讨论
4.1 国际贸易有效保障了我国的消费水量需求 正常合理的消费水量保障一般有两种路径选择,一种
[8]
是通过增加供水能力等“强载”的方式满足消费需求,这会导致用水量增加 ;另一种则是通过虚拟
水贸易、高耗水产品进口等“降荷”的方式来实现,这能够促进用水量的减少 [24] 。本研究表明,由于
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1990 年以来我国消费水量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到 60.5 亿 m 。从人均
3
消费水量变化看,除农业外,近年来我国生活及第三产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人均消费水量均在上
涨,2021 年人均消费水量比 1990 年增加了 18%。据此判断,我国消费水量仍处在增长阶段。从用水
侧分析,根据 《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用水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稳定增长后,从 2013 年开始出现下降,
2021 年我国统计用水总量为 5920 亿 m³,比 2013 年峰值减少了 263 亿 m 。对比来看,在消费水量持续
3
上涨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伴随的虚拟水进口有效缓解了我国的用水压力,促使我国用水总量持续下
降。农业是我国虚拟水进口的主体,农业消费水量态势直接关系全国水资源供需格局。2021 年我国农
业虚拟水净进口量为 575.1 亿 m ,占实际用水量的比例高达 16%。根据郑海霞等 [25] 对我国食物供需情
3
况的研究预测,2050 年我国食物缺口会达到 7000 万 t,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农业供需水缺口,通过农业
虚拟水进口保障我国消费水量需求的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
4.2 我国水安全保障仍存在重大的不稳定风险 国际商品流通伴随的虚拟水贸易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
来一个时期我国消费水量保障的重要支撑。相比于工程能力、节水水平、用水政策等供水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是一个“不稳定变量”,容易受到疫情、战争、贸易和政治环境等变化的冲击。以农业为例,
在新冠疫情初期,为保证国内粮食供给安全,越南、印度等全球主要粮食产区相继限制或禁止粮食出
口,造成全球粮食市场阶段性供给失衡,国内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度价格上涨。2022 年俄乌战争
爆发当月,国际粮价发生剧烈动荡,植物油和谷物价格指数分别比上月增长了 23% 和 17%,这同样给
中国农产品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考虑到近年来国际贸易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的现实情况,通过国际贸
易保障我国消费水量需求既需要有市场思维,也需要有底线思维。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禀赋相对较
差,保障水安全必须要用好国际市场,通过高耗水产品的适度进口确保日益增长的消费水量需求得到
满足;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近年来北方海河、辽河、黄河等流域水
— 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