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2025年第56卷第6期
P. 46
增大,抽蓄的“削峰填谷”所搬移的电量越大;为保证新能源电量尽可能并网,在有限的机组、水库
调节能力下,水电运行过程中会牺牲部分电量让出通道,因此会产生弃水;当新能源容量超过调节范
围后,产生新能源弃电。
4.2 新能源容量配置区间 基于模拟结果提取不同工况下的全情景可行容量区间 [C down ,C ],下限
up
C down 统一为模型预设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小值 1000 MW,上限 C 根据全情景短期运行优化结果进行提
up
取,三种工况下的新能源容量区间上限及情景概率见图 6,图中 S1—S30 是对新能源出力的编号,按
季节划分为 S1—S6、S7—S15、S16—S24、S25—S30;R1—R6 是对径流情景的编号,不同季节的相同
编号代表不同的数值。
图 6 新能源容量区间上限及情景概率
如图 6 所示,工况一(光伏容量与新能源占比为 1∶3)更有利于将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容量整合进电
网;工况二次之,工况三最不利。三种工况下新能源容量配置上限值随情景的变化趋势相似,不同季
节新能源容量区间上限值差异显著,原因在于新能源出力及水库入库径流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别,并且
水库的调节能力有限,导致不同季节的互补能力差别显著,夏、秋季互补风光容量大,春、冬季互补
风光容量小。以工况一夏季为例,多数情景下可达到设定最大值 10 000 MW,极端径流情景 R1 下,受
限于水库库容调节能力无法实现互补,导致新能源弃电。但极端情景的概率极小,一般不超过 0.2%,
对系统总发电效益影响较小。
4.3 新能源容量配置方案 基于全生命周期综
合评价得到新能源容量配置方案,计算所有容
量配置方案下的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
的技术特性指标加权值以及经济特性综合指标,
两方面特性指标随新能源容量变化情况见图 7。
由图 7 所示,技术特性指标随新能源容量
变化较明显,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从经济特性指标来看,工况一下的系统经济性
较 优 ; 不 同 配 置 方 案 的 NPV 在 风 光 容 量 大 于
3000 MW 后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降低 图 7 不同能源容量下系统综合特性指标
的趋势。以 NPV 排序前三的方案作为推荐系统
配置方案,并采用表 3 进行决策。
由表 3 可知,三种配置方案的经济特性优劣排序为:方案 1>方案 2>方案 3,技术特性优劣排序为:
方案 1>方案 3>方案 2。方案 1 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均较优,该方案下需配置较大的通道送出容量,
方案 1 比较方案 2 所需配套通道容量多 200 MW,年输电成本也比方案 2 高约 0.22 亿元,但方案 1 的风
— 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