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5年第56卷第6期
P. 48

图 9 不同新能源容量下各电源年发电量

              不产生新能源弃电;新能源装机超过 4500 MW 后,受限于机组、水库调节能力,水电、抽蓄的调节能
              力不足,新能源产生弃电,弃电规模也逐渐增大。在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下,既能保证水电、抽蓄发
              挥最大调节潜力,又能将新能源弃电控制在较小
              规模,验证了所提容量配置方法的可行性。
                  由图 10可知,当新能源容量在 1000 ~ 4500 MW
              范围内时,通道送出出力分布较均匀;当新能源
              容量超过 5000 MW 后,通道送出出力呈现两级分
              布。通道送出出力分布越均匀,表明系统总送出过
              程越平稳;当新能源容量较小时,通道送出过程较
              平稳,通道送出出力分布较均匀且集中;当新能源
              容量较大时,通道送出过程峰谷差更大,通道送出
              出力分布出现两极化。在最优配置方案下,既能保
              证通道送出出力分布较均匀,又能实现新能源并网                                 图 10 不同新能源容量下总出力累积频率曲线
              规模最大,也验证了所提容量配置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论


                  本文耦合考虑不确定性的新能源出力情景集、短期协同运行优化模型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提出
              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的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以黄河上游尔多
              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为实例,得到如下结论:
                  (1)在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中,同一情景下适当提高风电在新能源中的规模比例有利于
              将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容量整合进电网;若新能源总规模一定,适当提高风电在新能源中的规模比例有

              利于提高系统的净现值。
                  (2)按优先考虑经济性的原则,系统最优容量配置方案为:风电 3000 MW、光伏 1500 MW,配
              套的送出通道容量为 3700 MW,另建水库的调节库容应不小于 385.7 万 m 。此方案下系统的净现值
                                                                                  3
              为 158.6 亿元,能够保证每年超 66 亿 kWh 的风光电能并网利用,相应也会产生更大的碳排放替代
              效益。
                  (3)在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中,合理选定抽蓄电站的装机容量,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
              高抽蓄电站的利用率。以尔多水库建上库的方式扩建抽蓄电站,推荐的抽蓄装机规模为 546 MW。
                  (4)通过全情景发电特性的统计分析,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在最优容量配置方案下能发挥互
              补系统的最优发电特性:既能保证水电、抽蓄发挥最大调节潜力,又能将新能源弃电控制在 15% 以内。
                  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综合考虑流域能-水协同关系影响下的混合抽蓄-风-光多能互补系统
              的容量配置及协同运行研究,为流域新能源一体化开发提供借鉴。

                — 736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