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42
(7)低水抽排:对地势低洼且无旧城改造的局
部区域进行低水抽排,低水区面积共3.1 km ,分
2
设 4 座雨水泵站,规模总计 25 m /s。
3
100 年 一 遇 设 计 暴 雨 工 况 下 , 工 程 后 ,
流域出口断面洪水过程见图 14,水面线见图
15。 流 域 出 口 断 面 洪 峰 由 390 m /s 削 减 至
3
308 m /s;流域内洪涝水淹点减至 6 个,最大
3
淹 没 水 深 均 不 超 过 0.15 m; 河 道 设 计 水 位 整
体 基 本 低 于 堤 顶 高 程 0.5 m。 综 上 , 在 规 划
工 程 实 施 后 , 流 域 整 体 上 可 有 效 应 对 100 年
一遇降雨。 图 14 工程后流域出口断面洪水过程
图 15 工程后河道 100 年一遇水面线
6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洪涝问题越发凸显,然而传统治理思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
性,无法科学指导城市洪涝治理。本文在广州“5·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调查及成因分析基础上,提
出流域系统整体观,统一水利和市政雨型,并以典型流域为例,运用“城市海绵-市政小排水系统-水
利大排水系统”耦合城市洪涝模拟模型,指导流域洪涝治理工程布局。主要结论如下:
(1)城市洪涝治理要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坚持流域系统整体观,树立防洪排涝体系整体设防达标
的概念。流域整体系统观包括“流域树”、洪涝同源、洪涝共治等核心内涵。
(2)基于流域系统整体观,采取“大包小、长包短”方法统一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雨型,可实
现水利和市政的有机衔接。
(3)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城市河道、排水管网的提升改造空间明显不足,洪涝治理工程布局必须
同时考虑经济性和约束性原则,故洪涝过程的精细化模拟尤为关键。运用“城市海绵-市政小排水系
统-水利大排水系统”耦合城市洪涝模拟模型,按流域系统整体观充分考虑了城市海绵、小排水、大
排水之间以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实现洪涝过程精细化模拟,可科学指导
工程布局优化。
综上,本文提出城市洪涝治理理念以及相应的城市洪涝模拟方法,可为城市洪涝治理提供技术
支撑,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 1 ] 陈文龙,夏军 . 广州“5·22”城市洪涝成因及对策[J]. 中国水利,2020(13):4-7 .
— 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