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95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6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6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6-0723-08
群桩冲刷及抛石级配与厚度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齐梅兰 ,周马生 ,汤改春 1
2
1
(1.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2.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
摘要:水下群桩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冲刷而使桩基埋深减小,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因此,群桩冲刷及其防护措
施十分值得研究。通过实验室水槽试验和结果分析,研究了井字形排列群桩的间距与冲刷深度变化的关系,进而
研究抛石颗粒的级配及抛石层厚度对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桩间净距的增大可使群桩局部冲刷深度减
小,与桩间零净距相比,当达到临界最大桩间净距时冲刷深度可减小 50% ~ 60%,临界最大桩间净距与桩弗劳德
数有关;在冲刷过程的前 30%时段,群桩冲刷速率较之单桩偏小约 30% ~ 50%,群桩冲刷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冲深
点位于前排桩柱前;与颗粒均匀的抛石料相比,非均匀抛石在较小的抛石层厚度下可取得更优的防护效果;存在
与水动力、桩径、床沙等因素有关的最佳抛石料级配和抛石层厚度,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群桩;冲刷;抛石级配;抛石层厚度;防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875
1 研究背景
群桩结构广泛应用于跨河或近海工程的水下基础,群桩冲刷及其防护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冲
刷的防护措施已有多种,但就其机理或功能而言,可分为两大类:(1)削弱造成冲刷的水流动力,如
结构性防护;(2)增强抵抗水流冲刷力,如床面层大颗粒抛石。诸多学者针对单一桥墩的冲刷防护,
研究了结构性防护及其效果,如墩体开缝 [1-2] 、设置分流板、环翼式防冲板、水平护圈、导流屏 [2-6] 、
牺牲桩 [7-8] 等措施。抛石防护因其不改变桥墩或其基础的结构形式,便于工程应用,尤其对群桩基础
[9]
的防护设计具有优越性,抛石防护机理及设计的研究也有很多进展,例如,由水面向下抛石的落距 、
抛石失稳机理和模式条件 [10-11] ,等等。本文期望从提高桩群防护效果的角度,研究抛石防护设计的关
键参数。
抛石防护效果与水流动力、桩结构尺度、抛石材料组成、抛石层厚度及抛石平面范围等参数有
关。关于抛石材料,已有研究更多地考虑了均匀抛石颗粒,并将水流动能 [12] 、水流弗劳德数 [13] 或桩
弗劳德数 [14] 视为主要变量。当抛石与床沙的平均粒径之比很大,如大于 20 时,由于底部床沙有自大
块抛石颗粒空隙间析出的可能,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抛石层材料需进行级配设计 [15-16] 。墩柱周围抛石
的平面范围可根据局部冲刷坑尺度确定,但通常的研究将其设计为墩柱直径的倍数。抛石层的厚度
多设为抛石粒径的 2 ~ 4 倍 [11,13,17] 或更多,且抛石层顶面高程等于或低于床面高程将有较好的防护效
果。以往这些冲刷及防护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一墩柱、均匀抛石颗粒进行,鲜见针对群桩冲刷和抛
石材料级配及优化防护设计的深入研究。因此,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水槽试验,首先研
究了井字型排列群桩的冲刷及其发展规律,然后研究了抛石料级配及抛石层厚度对减小局部冲刷效
果的影响。本文所得结果可为水下结构冲刷防护工程设计参考,也为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收稿日期:2020-07-29;网络首发时间:2021-04-19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0416.1614.004.htm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62)
作者简介:齐梅兰(1956-),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河流海岸动力学研究。Email:mlqi@bjtu.edu.cn
— 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