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01

总干渠整体输配水流量偏小,小流量和半渠水运行的                                      表 1  总干渠系渠道参数
               比例超过了 60%,不利于渠道水利用效率的提高。
                                                                  渠道编号       区间       长度/km   设计流量/(m /s)
                                                                                                       3
                   图 4 为 总 干 渠 2002—2019 年 的 典 型 年 开 关 闸
                                                                    U 1    渠首至二闸        46         565
               时间变化,可以看出,总干渠开关闸时间和引水进
                                                                    U 2    二闸至三闸        41         313
               度年际变化大。在开闸阶段,部分年份总干渠开闸
                                                                    U 3    三闸至四闸        41         150
               后流量增加迅速,渠道很快达到大流量运行状态如
                                                                    U 4     四闸后        60.6        65
               2009 年;相反,部分年份总干渠开闸后流量增加
                                                                    D 1    乌兰布和                    10
               缓慢,渠道较长时间处于小流量运行甚至停水状                                D 2     解放闸                    166
               态,如 2003 年。这种年际变化主要是由不同年份                            D 3      永济                    124
               作物种植结构、气象条件、渠道可引水量等因素的                               D 4     义长一                    133
               差异导致的,但从渠道输配水效率来看,总干渠                                D 5     义长二                    66
               2003 年这种输水方式易造成较大的水量损失,是                             D 6    乌拉特一                    63
               需要改进的。                                               D 7    乌拉特二                    27


















                                                                                                 3
                      图 3  总干渠 2002—2019 年输水流量的概率分布(流量数据为总干渠渠首 2002—2019 年的逐日引水流量,m /s;
                           设计流量为 565m /s;概率密度、累积概率分别采用 MATLAB 中的 ksdensity 函数、ecdf 函数计算)
                                       3



















                                        图 4  总干渠 2002—2019 年典型年份的开关闸时间变化分析

               3.2  动态渗漏损失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利用河套灌区总干渠及其下级渠道 2002—2006 年的实测输
               水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图 5 为总干渠各渠段的 σ~θ~Q 关系,表 2 给出了总干渠各渠段渠道输
                                                                      n
               水损失动态计算模型率定后的参数。由图 5 可以看出,渠床土壤相对湿润度相同时,单位渠长流量损
               失率与流量呈反比关系; θ 越小,对应的 σ ~ Q 曲线位置越高,表明渠道流量相同时,渠床土壤相对
                                                          n
               湿润度越大,单位渠长流量损失率越小,这些规律都是与实践经验相符的。另外,与考斯加科夫公式
               的拟合结果相比,渠道输水损失动态计算模型的拟合优度普遍更大,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采用河套灌区总干渠及其下级渠道 2007—2009 年实测输水资料对渠道输水损失动态计算模型和
               考斯加科夫公式进行验证,结果如表 4 所示。可以看出,动态计算模型验证的相关系数大于 0.7,平

                                                                                               — 855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