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04
图 7 两种配水方式对应的总干渠流量过程对比
图 8 两种配水方式对应的干渠流量过程对比
kov 公式的渠道输配水流量过程相比,基于 DCLM 模型的优化配水在 4 月 10 日至 5 月 5 日的渠道开闸
阶段配水的流量更大,配水中后期运行的流量更小。图 7(b)中,在总干渠开闸阶段,基于 DCLM 模
型的配水流量比基于 Kostiakov 公式的配水流量大 15% ~ 55%,随着配水的进行,两种模型的配水流
量差距逐渐缩小,在图 7(c)显示的关闸阶段,基于 Kostiakov 公式的配水流量比基于 DCLM 模型的配
水流量普遍大 10%左右。图 8 显示的两种配水方式下各干渠的流量过程对比也呈现出与总干渠相似的
规律。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DCLM 模型在计算渠道的输水损失时考虑了渠床土壤干湿程度的影
响,开闸阶段渠床土壤较干燥,加大流量运行有利于渠床土壤尽快达到湿润状态,为减少后续时段
的损失水量打下了良好基础;配水中后期,渠床土壤已充分湿润,无需通过加大流量以减少渗漏损
失,这时减少缺水量是配水调度的主要目标。
两种优化模型在渠道流量过程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渠床土壤干湿程度变化情况亦有较大不同。如
图 9 所示,基于考斯加科夫公式的配水方式,在渠道输水初期行水流量较小,导致渠床土壤湿润较为
— 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