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08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7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7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7-0862-11

                              现状防御条件下历史极端大旱重演影响分析

                                            —— 以明崇祯大旱为例



                                   屈艳萍 ,杨晓静 ,苏志诚 ,吕 娟 ,张伟兵                          1,2
                                                               1,2
                                                                          1,2
                                                    1,2
                                         1,2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开展历史典型场次特大干旱事件重演研究,能够为极端状况下的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本文提出了历史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并以明崇祯大旱为例,开展现状防御条件下重演情景分析,
                 估算一旦发生明崇祯大旱对供水、粮食以及经济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自然地理和水利工程条件
                 下,若发生类似明崇祯大旱,核心旱区 9 省市连续 7 年年平均缺水率为 21.9%,最高为 38.7%;年平均粮食减产率
                 为 27.7%,最高为 39.2%;年平均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占本区域 GDP 比例为 5.3%,最高为 11.1%;占全国 GDP 比例
                 年平均达到 2.2%,最高为 4.53%。可见,一旦发生类似历史上的极端干旱,严重缺水将会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和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巨灾风险应对准备。
                 关键词:极端干旱事件;崇祯大旱;重演;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832


               1  研究背景

                   从近 1000 年历史来看,我国发生持续时间在 3 年以上、覆盖区域在 4 个省份以上的干旱事件有
                                            [1]
               10 例,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其中,明末崇祯大旱,以华北 9 省市为核心,涉及黄淮海流域和
               长江流域中约 20 个省区,前后持续 10 余年,重旱期 7 年(1637—1643 年),山西汾水、漳河均枯竭,
               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干涸             [2-4] 。此次干旱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干旱强度大的特点,形成
                                                                        [5]
               了典型的“干旱、蝗灾、饥荒、疫灾、社会动荡”灾害链式反应 ,因该灾害链导致 1630 年至 1644 年
               间华北地区人口减少了约 1730 万            [6] ,成为导致明王朝衰亡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干旱,但是规模和影响程度都不及历史极端大旱严重。水利部原
               副部长矫勇曾在 2015 年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和 2016 年“水利的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上指出,
               当今社会若再次遭遇类似 1730—1740 年代、1870 年代的极端干旱事件,整个水资源、水库蓄水、地
                                                                   [7]
               下水、经济社会需水、生态环境需水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有关干旱的规划、标准、制
               度等大部分都是按照常规情况来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的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问
               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重特大干旱的发生频率、致灾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在
               显著增大    [8-9] ,多年持续严重干旱是水安全的巨大威胁,如何保障多年持续严重干旱期的水安全是对
               水管理者的巨大挑战          [10] 。因此,开展历史典型场次特大干旱事件重演研究,定量分析极端事件情景
               再现对现状防御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可能的影响,能够为极端状况下的干旱灾害防御提供支撑,具有



                  收稿日期:2020-10-13;网络首发时间:2021-05-18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0517.1518.001.html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2404);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战略研究人才创新团队项目;中国水利水电
                          科学研究院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类项目(JZ0145B752017)
                  作者简介:屈艳萍(1981-),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干旱灾害及抗旱减灾等研究。E-mail:quyp@iwhr.com
                  通讯作者:吕娟(1964-),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抗旱减灾、水利史等研究。E-mail:lvjuan@iwhr.com
                 — 862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