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09

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较于干旱监测、预测预报以及旱灾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受资料数据、研究方法等限制,
               国内外有关历史干旱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F. Dom´ınguez-Castro1 等                     [11] 利用历史上有关祈雨仪式的
               记载评估了 1750—1850 年西班牙的极端干旱事件,研究表明 1750—1754 年、1779—1783 年是最干
               旱的时段,并指出祈雨记载对于研究伊比利亚半岛历史干旱频率和强度问题具有很好的价值。Mi⁃
               hael Brenčič [12]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阿尔卑斯山东南部 19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极端历史干旱事
               件。Gerry Spraggs 等 [13] 通过延长降水资料序列重建了英国 1798—2010 年历史干旱事件。1990 年代国
               内开展了历史干旱重演的相关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典型代表站点 1922—1932 年的降水量和天
               然径流量为基础,采用同倍比缩小的方法模拟历史特大干旱年组的设计降雨和设计年径流过程,
               初步分析了 1632—1642 年黄河流域历史特大干旱,分区估算历史特大干旱年组一旦重演对雨养农
               业、灌溉农业、工业及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14] 。甘肃省水利厅以 1928 年特大干旱时期河流来水
               过程为基础,结合 2000 年左右工程供水能力和各用水部门需水水平,以流域为单位匡算可供水量
               和需水量,分区估算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粮食减产、工业减产等                                 [15] 。山西水利厅在对 1950 年以
               来山西干旱年份降水与河川径流对照分析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 15 个计算分区,分别模拟分析
               1876—1878 年特大干旱在 2000 年重演时的河川径流状况以及不同行业供缺水状况,并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对策研究        [16] 。王强 [17] 将历史文献中有关灾情记录中的减产成数折算为粮食产量,再逐年计
               算,对崇祯大旱年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进行评估。上述研究对于相关区域极端状况下的干旱灾害
               防 御 具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价 值 , 但 总 体 还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首 先 , 上 述 研 究 主 要 是 1990 年 代 初 期 开 展
               的,而近 3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已不能反映现实影响。其次,
               上述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抗旱减灾能力的考虑。已开展的重演研究在估算历史特大干旱情景下现状
               工农业用水受影响的情况时,并未考虑流域或区域内蓄引提调等水利设施条件等抗旱减灾能力的
               作用  [18] 。
                   为此,本文在提出历史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现状防御条件下明崇祯大旱
               重演的情景分析研究,估算一旦发生类似明崇祯大旱对供水、粮食以及经济的可能影响。


               2  历史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


                   特大干旱是指因大范围、长历时降水减少引起的严重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严
               重影响甚至破坏性损害的事件              [19] 。大范围、长历时降水减少是特大干旱的直接驱动因素,进而导致
               河川径流量锐减、湖库入流剧减甚至地下水位下降等水文干旱现象。当水文干旱累积到一定程度,
               将导致大范围、长历时的水工程供水不足,促使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遭到破坏,进而造成严重影响
               或损害   [20] 。因此,本文在进行历史特大干旱重演研究时,针对特大干旱发生的区域,首先复原历史
               特大干旱场景,之后根据现有供水工程能力水平和经济社会的需水水平进行水量供需分析,进而估
               算特大干旱导致的缺水状况对供水、粮食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可能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历史
               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主要涉及量化历史特大干旱降水量、推求特大干旱水资源总量、推求
               特大干旱可供水总量、推求特大干旱总缺水量以及可能影响分析等技术环节。
               2.1  量化历史特大大旱年降水量               有关历史时期的降水、径流等水文气象状况,历史文献中也有记
               载,但多是定性文字描述,少有定量记载。因此,需要考虑代用资料,利用已有的资料将定性的描
               述转化为定量的数据。本研究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 1981 年出版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
               图集》中旱涝等级资料为基础进行历史大旱降水量量化工作                           [21-22] 。
                   首先,确定历史大旱期间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干旱强度等级。该图集基于全国 120 个站点(每
               个站点相当于现在行政区划的 1~2 个地市)历史旱涝记载,将旱涝分为 1 级—涝、2 级—偏涝、3 级—
               正常、4 级—偏旱、5 级—旱,每个省级单元大致包括 4~5 个站点。对同一年份,将不同站点的干旱

               等 级 进 行 加 权 平 均 , 计 算 得 到 各 省 逐 年 旱 涝 等 级 值 , 并 参 考 国 家 标 准《气 象 干 旱 等 级》(GB/T
                                                                                               — 863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