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11

式中:δ 为本地地表可供水系数;W 为年地表水资源量,m ;S                          S - L 为本地地表实际年供水量,m ;S            S
                                                                                                      3
                                                                    3
                                               S
               为地表实际年供水量,m ;S            T - I  为实际年调入水量,m 。
                                     3
                                                                3
                   在计算的本地地表可供水系数序列中,找出最枯年的可供水系数作为特大干旱本地地表年可供
               水系数δ   EX  ,进而推求特大干旱本地地表年供水量,公式如下:
                                                      S EX - S - L  = δ EX W EX - δ                    (6)
               式中:S   EX - S - L 为特大干旱本地地表年供水量,m ;δ           EX  为特大干旱本地地表年可供水系数;W                EX - δ  为特
                                                          3
               大干旱年地表水资源量,m 。
                                       3
                  (2)推求特大干旱年可供水总量。可供水总量主要包括本地地表供水量、地下供水量、调入水量
               以及其他供水水源(含海水淡化水、再生水等)。据此计算特大干旱年可供水总量,公式如下:
                                              S EX  = S EX - S - L  + S EX - G  + S EX - T - I  + S EX - E  (7)
               式中:S   EX 为特大干旱年可供水总量,m ;S              EX - S - L 为特大干旱本地地表年供水量,m ;S            EX - G  为特大
                                                                                            3
                                                    3
               干旱地下年供水量,考虑到特大干旱情况下因地表水极度缺乏、地下水相对稳定,取“水资源公报”
               逐年地下水供水量序列数据均值,m ;S                  EX - T - I  为特大干旱年调入水量,一般取近 5 年均值,考虑调
                                                3
               水多为跨区域或跨流域调水,当受水区遭遇特大干旱时,在工程可调度能力范围内,将适当增加调
               入水量,根据连旱年数、工程情况取 1.1 ~ 1.2 倍;S                  EX - E  为特大干旱年其他水量,考虑海水、咸水、
               再生水等非常规水生产受降水偏少影响较小,在企业生产能力范围内,将适当增加产能,根据地区
               情况取 1.1 ~ 1.2 倍。
               2.4  推算特大干旱年总缺水量               根据不同承灾对象的需水特点,经济社会需水量可以分别以下三
               类: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的需水,主要指灌溉农业需水;与降水量关系不密切的需水,主要指生活需
               水和工业需水;以及具有一定弹性的需水,主要指生态环境需水,包括城镇生态环境需水和农村生
               态环境需水。特大干旱年需水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D EX  = D EX - A - I  + D EX - L  + D EX - I  + D EX - E  (8)

                                                      D EX - A - I  = A A - I  m EX                    (9)
               式中:D    EX  为特大干旱年总需水量,m ;D            EX - A - I  为特大干旱年灌溉农业需水量,m ;D          EX - L 为特大干
                                                                                          3
                                                 3
               旱年生活需水量,取 2018 年水资源公报相应值,m ;D                     EX - I  为特大干旱年工业需水量,取 2018 年“水
                                                             3
               资源公报”相应值,m ;D           EX - E  为特大干旱年人工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农村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城镇
                                  3
               生态环境需水量,取2018年“水资源公报”相应值,m ;A                   A - I 为现状年灌溉农业面积,取2018年值,10 hm ;
                                                                                                         2
                                                                                                      3
                                                            3
               m EX  为特大干旱情形下综合灌溉定额,取“水资源公报”中综合灌溉定额序列中的最小值,m / hm 。
                                                                                                     2
                                                                                                 3
                   进而计算得到特大干旱年总缺水量:
                                                        Δ EX  = D EX  - S EX                          (10)
               式中:Δ   EX 为特大干旱年总缺水量,m ;D             EX 为特大干旱年总需水量,m ;S             EX  为特大干旱年可供水总
                                                                                3
                                                 3
               量,m 。
                    3
               2.5  特大干旱可能影响分析
                  (1)确定特大干旱情形下用水优先次序及压缩方案。根据承灾对象不同,用水对象主要分为生活
               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其中,生活用水包括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第
               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等),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镇生态环境用水和农村生态环境用水。按照用水对象
               的重要性以及承受干旱缺水的能力,确定特大干旱情形下的用水优先原则如下:城乡居民生活用
               水、公共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农村生态用水。进而,根据干旱缺水严重程
               度,确定特大干旱情形下用水压缩方案。
                  (2)特大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农业用水来源不同,可以分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当发
               生干旱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雨养农业,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和历时的增长,灌溉农业也会逐渐受
               到影响。农业因旱粮食减产量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因旱减产量之和。


                                                                                               — 865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