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14
表 2 崇祯大旱核心区域水资源量状况
崇祯大旱
年份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 m 3
3
水资源总量/亿 m 偏少比例/%
第 1 年 1144.9 51.9
第 2 年 1143.7 52.0
第 3 年 1094.6 54.0
第 4 年 2380.8 1119.7 53.0
第 5 年 1051.4 55.8
第 6 年 1705.3 28.4
第 7 年 1856.0 22.0
表 3 崇祯大旱核心区域不同水利工程条件下缺水状况
考虑水利工程调蓄作用 不考虑水利工程调蓄作用
年份
3 3
总缺水量/亿 m 缺水率/% 总缺水量/亿 m 缺水率/%
第 1 年 21.1 1.1 588.2 30.7
第 2 年 498.0 26.0 710.2 37.1
第 3 年 536.9 28.0 714.5 37.3
第 4 年 661.1 34.5 809.5 42.3
第 5 年 741.7 38.7 893.7 46.7
第 6 年 225.6 11.8 338.4 17.7
第 7 年 252.4 13.2 367.1 19.2
干旱,只要不是受水区和调水区同时受旱,调水工程对于提高区域供水保障程度可持续发挥作用。
大中型水库多年调节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这种特大干旱的前期,能显著提升区域供水保障能
力。崇祯大旱核心区域不同水利工程条件下缺水状况详见表 3。
从区域上来看,由于不同地区水利工程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一旦崇祯大旱重演,各省的因旱缺
水情况也不尽相同。考虑调水工程和大中型水库蓄水工程调蓄作用时,在特大干旱第 1 年,各省用水
需求基本都可以得到保障,随着干旱的持续,因旱缺水区域差异开始显现,如图 2(a)所示。得益于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以及前期大中型水库蓄水状况,加上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节水技术等
较为先进,即使大旱 7 年,北京、天津的供水也能够得到保障,缺水风险较小。与北京、天津形成鲜
明对比的是,陕西、山西等省由于缺少骨干调水工程、水库库容密度较低等,在特大干旱第 2 年就出
现明显缺水状况,江苏、安徽等省因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特别是以河道取水为主,在如此严重
的干旱情势下,地表水因降水持续偏少而急剧减少,缺水风险较为严重,对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
胁。倘若不考虑水利工程调蓄作用,崇祯大旱核心区域 9 省市从第 1 年就将全部出现严重因旱缺水现
象,且区域差异较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明显降低,如图 2(b)所示。
综合以上,可见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兴建的各类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对于
保障经济社会供水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得益于这些水利工程,我国已具备抵御中等干旱的能
力。当发生类似崇祯大旱时,因为超出工程设计标准,因旱缺水无法避免,但是对于减轻缺水程
度、推延缺水出现的时间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各类水利工程合理新建、有效扩建,以及不同
水系、河湖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利工程覆盖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保障能力也将进一步加
强,抵御这种特大干旱的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3.4 崇祯大旱重演对粮食的影响 古往今来,农业历来是是受干旱灾害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行
业。根据不同承灾对象分,用水对象主要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根
[22]
据《全国抗旱规划》 ,当发生特大干旱时,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基本饮用水安全条件下,应尽可能
保障城镇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最基本用水需求;保障商品粮基地、基本口粮田、主要经济作物的
— 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