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2021年第52卷第7期
P. 112
L EX - A = L EX - A - R + L EX - A - I (11)
L
Δ EX - A = EX - A 100% (12)
G
L EX - A - R = φA A - R D A - R = φ ( A - A A - I )D A - R (13)
L EX - A - I = U EX - A Y × 0.001 (14)
A
式中:L EX - A 为特大干旱农业因旱粮食减产量,t;L EX - A - R 为雨养农业因旱粮食减产量,t;L EX - A - I 为
灌溉农业因旱粮食减产量,t; Δ EX - A 为特大干旱农业因旱粮食减产率,%;G 为现状年粮食总产量,
t; A A - R 为现状年雨养农业面积,10 hm ; A为现状年耕地面积,10 hm ; A A - I 为现状年灌溉农业面
2
2
3
3
积,取 2018 年值,10 hm ;D A - R 为现状年雨养农业平均单产,kg/hm ;φ为雨养农业因旱粮食减产系
3
2
2
数,根据干旱等级来确定,特旱、重旱、中旱、轻旱依次取 0.6、0.4、0.2 和 0.1;U EX - A 为特大干旱情
形下灌溉农业被压减的灌溉用水量,m ;Y 为现状年单方水粮食产量,kg/m 。
3
3
A
(3)特大干旱对经济的影响。特大干旱情况下,首先压缩的往往是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但随着
持续时间的增加,工业生产也会受到冲击,首先是高耗水行业被关停,如化工、火电、钢铁行业
等,其次旱区非支柱非民生产业限产或停产,最后可能对关系民生的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之后对第
三产业也会造成影响。特大干旱直接经济总损失:
EL EX = EL EX - A + EL EX - I + EL EX - T (15)
EL EX - A = L EX - A P A (16)
EL EX - I = U EX - I Y I (17)
EL EX - T = U EX - T Y T (18)
式中:EL EX 为特大干旱直接经济总损失,元;EL EX - A 为特大干旱农业因旱经济损失,元;EL EX - I 为特
大干旱工业因旱经济损失,元;EL EX - T 为特大干旱第三产业因旱经济损失,元;L EX - A 为特大干旱农
业因旱粮食减产量,t;P 为农产品综合价格,元;U EX - I 为特大干旱情形下工业被压减的用水量,
A
m ;Y 为现状年单方水工业增加值,元/m ;U EX - T 为特大干旱情形下公共用水被压减的用水量,m ;
3
3
3
I
Y 为现状年单方水第三产业增加值,元/m 。
3
T
3 明末崇祯大旱重演影响分析结果
3.1 崇祯大旱核心区域旱情演变过程 崇祯大旱是近 500 年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受灾范围最广的
特大干旱事件。此次大旱,早在 1627 年在陕西北部出现,1643 年大部分地区旱情明显减轻,前后持
续 17 年,其中最严重的时段为 1637—1643 年。中国南、北方共有 20 余省份相继受灾,其中核心区域
涉及黄淮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9 省(市)。崇祯大旱核
心区域逐年旱情演变过程如图 1 所示。
3.2 崇祯大旱重演对水资源的影响 在现状自然地理条件下,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年间连续 7 年的大
旱,将对水资源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大旱期间,核心区域 9 省市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
偏少比例在 22.0% ~ 55.8%之间,除第 6 年和第 7 年,其他年份均偏少 5 成以上,见表 2。大旱期间,
人均水资源量最小的是天津市,仅为 38.45 m /人,最大的是安徽省,为 592 m /人。除安徽省外,其
3
3
余 8 省均在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极端缺水标准线 500 m /人以下。
3
3.3 崇祯大旱重演对供水的影响 考虑调水工程和大中型水库蓄水工程调蓄作用时,随着崇祯大旱
的历史演进,缺水量逐年增加,到第 5 年达到峰值,核心区域 9 省市总缺水量达到 741.7 亿 m ,缺水
3
率达到 38.7%,之后缺水量回落,多年平均缺水率为 21.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倘若不考虑调
水工程和大中型水库蓄水工程调蓄作用,因旱导致的缺水程度将大幅加剧,大旱第 1 年就出现高达
30.7%的缺水率,到第 5 年达到 46.7%,多年平均缺水率高达 33%。对于这种高强度、长历时的特大
— 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