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1年第52卷第10期
P. 8
量,汇流及洪水运动通过水动力模型计算。该模型具有计算简便、功能齐全等优点,包括了各种水
文模型、一维水动力与二维水动力的动态耦合、城市管网模型和泥沙、污染物输移模型,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涉及水动力方面的商业模型,如 Mike 系列、EFDC、
HEC-RAS 等模型,在工程计算中经常应用。为了开发精确良好/数值计算稳定的洪涝模拟和预报模
[36-37]
型,亚利桑那大学于 2014 年和 2017 年提出 CHRE2D ,该模型属于流域水动力模型,需在新的时
间步计算之前判断控制体单元内实际水深与水深阈值的关系,被动切换浅水模型和扩散波模型的使
用区域。在水深较浅区域,因数值格式稳定性差,用运动波或扩散波方程代替浅水方程的求解。该
模型采用矩形均匀网格,时空步长均受浅水方程的稳定条件控制,在应用于中小流域规模的洪涝预
报时,其计算效率有待提高。文献[38]提出的洪涝预报模型,采用非构造网格在流域上求解浅水方
程,通过薄层水假定提高水深较浅区域的数值格式的稳定性,模型适合城市的洪涝预报。西安理工
[39]
大学提出的 GAST 模型(GPU Accelerated Surface Water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 ,在二维浅水方程
中考虑水文产汇流计算功能,使用二阶 Godunov 格式有限体积法来保证计算精度,并采用 GPU 加速
技术提高运算效率。
综上所述,单纯的水动力模型不能满足流域洪涝模拟与预测的需求,将水文计算公式与全动力
模型进行耦合,水动力模型在流域洪涝模拟与预报中发挥了重要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在连续方程
中考虑净雨量,降雨、入渗和蒸发等产流水量,通过水文模型计算净雨量。对于中小流域及城镇的
洪涝问题,全动力模型具有计算分辨率高等优点 [24,34-39]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数值格式稳定,可在二
维水动力计算中使用粗网格 [24,35] ,将一维河道和管网、行洪街道作为特殊通道,通过特殊通道实现了
一维水动力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粗网格上对浅水方程进行空间离散,时间离散采用显式格
式,模型计算节省时间;全流域使用二维浅水方程,在水深很薄区域切换到二维运动波或扩散波方
程 [36-37] ,保证数值格式稳定;在全流域求解二维浅水方程时,判断水深较浅的网格,使用薄层水假设 [38,62] 、
保证数值格式的稳定性;根据二维浅水方程求解产汇流及洪水运动,通过开发 GPU 加速算法 [39] ,保
证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的配置。
节省计算时间和保证数值格式稳定的另外一个途径,是将流域在空间上分成淹没区和非淹没
区,在包括河湖、漫滩和低洼积水区的淹没区域采用二维水动力计算 [40-45] ,淹没区采用比较精细的计
算网格,网格能反映堤防宽度、河道宽度等局部尺寸,细网格为城市排水管网入口位置等处水深确
定提供更加合理的水力条件;在淹没区域外侧(水文产汇流区域)采用水文模型,水文计算获得的产
汇流的流量过程,作为水动力计算的边界条件。水文模型与水动力分区计算可以达到数值格式稳定
和节省计算时间的目的,适合面积较大的山区流域洪涝模拟与预报。探讨水文与水动力模型的不同
耦合方式,可以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与格式稳定性。流域分区计算,水文模型与二
维水动力模型动态耦合,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流域全动力计算,这种分区耦合模型将具有流域全动
力模型的功能。因此水文与水动力动态耦合模型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型之一。
2.3 水文与水动力模型耦合 将水文与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利用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的各自优
点,可以分别弥补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的不足,是流域及城市洪涝模拟和预报的发展趋势。根据
水文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的连接关系及计算时间顺序,可以归纳为水文与水动力的串联耦合模型、水
文与水动力的动态单向耦合模型、水文与水动力的动态双向耦合模型,如图 1 所示。图中符号 T 为总
计算时间长度,t 为当前计算时刻。
如图 1(a),串联耦合模型从开始时刻到计终了时刻先独立计算水文过程,然后独立计算水动力
过程,水文计算获得的在子流域出口的流量作为水动力计算的边界条件,水文过程影响水动力过
程,水动力过程对水文过程没有影响。如图 1(b),水文与水动力的动态单向耦合模型,是在时刻 t 同
时计算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水文计算影响水动力计算,但水动力计算不影响水文计算。水文与
一维水动力动态单向耦合模型在某种条件下与串联耦合模型等效的。如将动态单向耦合节点的流量
信息储存记忆,在水文计算结束后,将耦合点的流量加载到一维水动力计算模型中,动态单向耦合
— 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