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69
0.16 0.15
0.14
0.12
标准化洪水过程线/h -1 0.10 标准化洪水过程线/h -1 0.10
0.08
0.06
0.04 0.05
0.02
0.00 0.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 50 100 150
时间/h 时间/h
(a) 雨峰靠后&降雨中心位于下游 (b) 雨峰靠后&降雨中心位于上游
T 1 >1&D 1 <1 (24/33场洪水) T 1 >1&D 1 >1 (9/33场洪水)
图8 两个研究流域33场雨峰靠后的场次洪水按降雨中心空间分布分类结果
K-medoids 聚类分析法需要指定聚类点簇的个数,首先假设聚类组数 K 为 2~5 类,即假设流域的
洪水过程类型有2~5种,再根据聚类分析评价指标来判断合理的聚类点簇数。降雨特征指标的聚类结
果如图9(a)—(d)所示,采用聚类分析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如图9(e)所示。
1.5
1.5
降雨一阶时间矩T 1 1.0 降雨一阶时间矩T 1 1.0
0.5 PI指数 5
0.5
0.5 0.6 0.7 0.8 0.9 1.0 1.1
0.5 0.6 0.7 0.8 0.9 1.0 1.1 0
2 3 4 5
降雨一阶空间矩D 1
降雨一阶空间矩D 1
(a) 聚类组数K=2 (b) 聚类组数K=3 聚类点簇个数
0.06
1.5 1.5 SI指数 0.04
降雨一阶时间矩T 1 1.0 降雨一阶时间矩T 1 1.0 0.02 2 (e) 聚类分析评价指标结果 5
3
4
聚类点簇个数
0.5 0.5
0.5 0.6 0.7 0.8 0.9 1.0 1.1 0.5 0.6 0.7 0.8 0.9 1.0 1.1
降雨一阶空间矩D 1
降雨一阶空间矩D 1
(c) 聚类组数K=4 (d) 聚类组数K=5
图9 基于降雨特征指标的聚类结果及聚类分析评价指标结果 (图中散点代表研究流域68场降雨的一阶空间矩和一阶时间矩,散点
的不同颜色代表该场次被分到不同聚类组别中,红色星号代表每个聚类组别数据的中心位置)
可以看出,若将所有洪水事件仅分为两类,组内洪水事件的洪水特征差异较大,但随着洪水分
类数目的增加,每个类型内典型洪水事件的代表性又会逐步降低,根据图 9(e)可以看出,当聚类组
数K为3时,聚类分析指标PI和SI出现拐点,两个指标均达到较小值,表明当将流域所有洪水事件分
为3种类型时,各类型洪水事件之间的差异较大,且组内洪水过程较为相似。
图 10 展示了流域所有洪水事件分为 3 种类型的分类结果。每个类型分别包含 23、40 和 5 场洪水
事件。可以看出,第一类型洪水的洪峰较为靠前且峰值最大,组内场次洪水的洪峰相对集中,洪水
过程陡涨陡落;第三类型洪水为矮胖型,峰值最小且洪峰出现时间相对滞后;第二类型的洪水洪峰
—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