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74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5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5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05 - 0574 - 12
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地貌单元识别与异质性分析
于子铖,张 晶,赵进勇,彭文启,丁 洋,王 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生态环境所,北京 100038)
摘要:河流地貌单元的科学分类与识别有利于准确定位水生生物栖息地,为科学评估小水电生态影响、开展受损
河流生境修复 提 供 依 据。本文根据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 1972—2016年水文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滑 动 T检 验、
IHA - RVA等方法确定了 2个水文突变点,并分析对比了变异前、变异阶段Ⅰ和变异阶段Ⅱ3个不同阶段的水文改
变程度;在归纳前人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水文改变程度较低时段下的实地调研观测数据,结合地貌单元过
程- 形式关系,确定了研究区域自上游至下游 R1—R8河段地貌单元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并引入地貌单元丰富度
指数(R)、密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 )3个指标对研究河段地貌异质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与变异前
d
相比,变异阶段Ⅰ、变异阶段Ⅱ各月份水文改变度的平均值为 15.53%、24.42%;R1—R4(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的
R、D、H 的平均值均小于 R5—R8(较为自然段),分别相差 9%、32.1%、17.2%,小水电梯级开发河段的地貌异质
d
性有待提高。该研究定量评价了河段的地貌异质性,可从河流地貌角度为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河流地貌单元;识别;异质性;引水式小水电;梯级开发
中图分类号:P931.1 doi:10.13243?j.cnki.slxb.2021080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我国小水电的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定位、发展导向和实际效用也不尽相同。从建国后至改革
开放前,我国小水电主要是为了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民生活用电问题;从改革开放后到 20世纪末,
小水电主要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农村地区电气化问题;进入 21世纪后,小水电则主要是为缓解
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水电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但与此同时,部分流域、河流存在着无序、过度开发等问
题,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国家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小水电
的相关工作,先后印发了 《水利部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
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 等。我国小水电行业发展的
历史跨度大、遗留问题多,部分地区在理解、执行偏差下将小水电整治变成不加区分的 “一刀切拆
除”,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均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小水电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不可
或缺,小水电整治亟须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2] 。2021年 12月,
7部委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小水电的整改需深入细致地做好
评估分类,科学开展综合评估,合理确定整改和修复目标,明确了小水电退出、整改、保留的条件。
小水电建设导致河流栖息地受到强烈扰动,破坏了河流地貌空间异质性。河流是复杂的系统,非
生物和生物成分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之间形成嵌套层级结构,较
收稿日期:2021 - 09 - 02;网络首发时间:2022 - 04 - 21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421.0854.001.html
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创新团队专项(WE0145B042021);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05 - 00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 201501030)
作者简介:于子铖( 1993 - ),博士生,主要从事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研究。E - mail:761014057@qq.com
通讯作者:赵进勇(1976 - ),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工学、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研究。E - mail:zhaojy@iwhr.com
— 5 7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