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76

依据支流汇入、干流小水电空间布局(白马穴、关庙、崇溪沟、梯子口电站附近流量变化较小,中梁
              二级电站未在干流上,故均未作为分段节点)、河流坡降等,将其分为中梁一级大坝下游—中梁一级
              电站、中梁一级电站—中梁二级大坝、中梁二级大坝—中梁三级大坝、中梁三级大坝—中梁三级电
              站、中梁三级电站—两河口(东溪河汇入口)、两河口—后溪河汇入口、后溪河汇入口—柏杨河汇入
              口、柏杨河汇入口—大宁河巫溪段境内 8个河段,分别用 R1—R8描述,见图 1,其中,R1—R4属于
              梯级开发直接影响河段,R5—R8属于较自然河段(流量全部下泄,干流已无挡水坝)。





















                                                      图 1 研究区域图
              2.2 水文分析 基于巫溪水文站 1972—2016年水文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秩和检验法对水文
              数据进行突变检验,明确突变点,据此将水文序列分为变异前、变异后等不同阶段,利用 IHA - RVA
              法分析变异前后各月份平均流量(对应 IHA指标的前 12个指标)改变程度。地貌单元由时空尺度定义
              与限制,水文改变程度越小,识别的地貌单元分布越具有代表性。巫溪水文站位置见图 1。
                                                         N- N e
                                                          i
                                                    IA=        × 100%                                   (1)
                                                     i
                                                          N
                                                            e
                                                         N = rN T                                       (2)
                                                           e
              式中:IA为水文改变度;N为变异后水文系列统计的水文参数值实际落在流量管理目标范围内的年
                      i                i
              数;N变异后水文系列统计的水文参数值期望落在流量管理目标范围内的年数;r = 50%;N 为变异后
                    e                                                                             T
              水文序列的总年数。
              2.3 实地调研与测量 依据 Bigmap下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大疆精灵 4PRO无人机、华测 i70
              RTK 、D390测深仪、LS1260B流速仪等仪器进行空 - 地实地测量,获取研究河段的遥感影像、河床地
              形变化、水深流速分布等数据,利用标尺法、筛分法对底质状况进行调查,依据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
              规程》 (SL42 - 2010)进行底质分类。S1—S10为实地调研的典型河段,位于 R1—R8河段减水、深浅
              相间、弯曲等典型区域,其航拍图见图 2。
              2.4 河流地貌单元分类与识别
              2.4.1 Fryirs和 Brierley地貌单元分类体系 地貌单元是构成水系的基石,可依据形态、沉积物成分
              (底质)、边界表面(植被覆盖程度)和在河流中的空间位置来划分                              [5] 。本文以 Fryirs和 Brierley地貌单
              元分类体系      [5] 作为依据,该体系基于河流地貌单元的过程 - 形式组合,将河流地貌单元归为 4类:冲
              积与侵蚀的基岩和巨石单元、河道中段的沉积单元、滨岸的沉积单元、冲积与侵蚀的细颗粒单元。其
              中,冲积与侵蚀的基岩和巨石单元分为台阶跌水( Bedrockstep)、跌水 - 深潭(Step - pool)、串联跌水
              ( Cascade)、急滩(Rapid)、滑水(Run)等 9种地貌单元,河道中段的沉积单元分为深潭(Pool)、浅滩
              (Riffle)、心滩(Medialbar)等 13种地貌单元,滨岸的沉积单元包括侧向滩(Lateralbar)、点滩(Point
              bar )等 15种地貌单元,冲积与侵蚀的细粒单元包括侧向侵蚀滩(Sculptedlateralbar)、冲刷潭(Scour
              pool)等 5种地貌单元,分类体系见图 3。


                     6
                —  5 7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