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81
表 3 各河段地貌单元面积占比 (单位:%)
河段 串联跌水 深潭 浅滩 急滩 滑水或平滑流动区 边滩+ 心滩、江心洲 缓流区
1 3.30 11.54 5.70 2.70 3.45 56.97 16.34
2 22.30 14.30 19.80 5.85 3.65 12.22 21.88
3 2.00 10.80 26.88 0.00 0.00 33.92 26.40
4 3.54 13.78 19.69 0.79 0.00 24.80 37.40
5 17.04 14.63 7.75 23.41 6.28 24.01 6.88
6 16.43 21.51 7.21 20.45 16.90 13.59 3.91
7 9.82 17.46 11.36 25.34 13.56 18.05 4.41
8 10.49 24.38 5.89 16.48 14.29 25.87 2.60
浅滩与深潭次之;R3、R4河 段地 貌单 元缺 少急滩、滑水
单元,以边滩、心滩 或 江 心 洲、缓 流 区、浅 滩 单 元 为 主;
R5—R8河段地貌单元分布较为均匀,以深潭、急 滩单元
为主,缓流区与浅滩单元相对较少,分别为 6.88%、3.90%、
4.41%、2.60%。针对地貌单元类型,利用 SPSS软件,对
8河段地貌单元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 P值为
0.014(<0.05),不同河段地貌单元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对 8个河段地貌单元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 4。深潭与滑
水、急滩与滑水、浅滩与缓流区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分别为 0.889、0.823、0.779;急滩与缓流区、急滩与滑水 图 9 各河段地貌单元类型
存在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870 、- 0.882 。这表明,
不同地貌单元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地貌单元类型的具体关系需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
分析。
表 4 地貌单元相关性分析
串联跌水 深潭 浅滩 急滩 滑水 边滩(心滩或江心洲) 缓流区
串联跌水 1.000
深潭 0.378 1.000
浅滩 - 0.237 - 0.570 1.000
急滩 0.522 0.639 - 0.632 1.000
滑水 0.409 0.889 2) - 0.681 0.823 1) 1.000
边滩(心滩或江心洲) - 0.703 - 0.485 - 0.151 - 0.486 - 0.424 1.000
缓流区 - 0.440 - 0.696 0.779 1) - 0 .870 2) - 0 .882 2) 0.196 1.000
注:1)为在 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2)为在 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3.3 地貌异质性分析 基于地貌单元类型的地貌异质性分析方法,梳理实地调研与模型模拟数据,分
别计算各河段地貌单元丰富度、地貌单元密度、地貌单元多样性,对其异质性进行量化。具体结果见
图 10,3个指标所对应范围均为各河段总长。
从地貌单元丰富度指数来看,R3、R4段地貌异质性明显低于其他河段,分别为 0.75、0.88,缺少
急滩、滑水地貌单元,其余河段丰富度指数均为 1;从地貌单元密度指数、地貌单元多样性指数来看,
R1、R3、R4段明显低于其他 5段,此 3段均为挡水坝下游河段,流量较小,说明小水电的梯级开发
— 5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