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2年第53卷第5期
P. 78

(1)地貌单元丰富度指数(R)。地貌单元丰富度指数(R)指在给定范围内观察到的地貌单元类型数
              与整体最大类型数相比的情况,表达式如下:
                                                       R = Σ NT ?n                                      (3)
                                                              GU
              式中:NT 为所研究区域内地貌单元类型总数(例如,在存在浅滩,深潭和急滩的情况下,NT = 3 );
                                                                                                    GU
                       GU
              n为地貌单元类型的最大数量。
                  ( 2)地貌单元密度指数(D)。地貌单元密度指数(D)是指计算每单位长度调查范围内的地貌单元
              总数(与类型无关),表达式如下:
                                                        D = Σ N ?L                                      (4)
                                                              GU
              式中:N 为沿调查的范围观察到的地貌单元总数(如,对于 5个浅滩、5个深潭和 5个边滩,N = 15 );
                      GU                                                                           GU
              L为所调查的范围(或子范围),km。
                  ( 3)地貌单元多样性指数(H )。Shannon多样性指数可用来反映景观异质性的程度,其值越大,
                                           d
              景观异质性程度越好,景观内的生物越能稳定生存,景观异质性包含空间异质性。地貌单元多样性指
              数( H )是基于 Shannon多样性指数提出的,表达式如下:
                   d
                                                            m
                                                    H =-      PlogP                                     (5)
                                                     d ∑ =1     i  2  i
                                                            i
                                                        P= A?TA  j                                      (6)
                                                             i
                                                          i
              式中:m为研究区域地貌单元类型的总数;P为地貌单元类型 i的面积(A)所占研究河段总面积(TA)
                                                       i                         i                       j
              的比例。
              3 结果分析


              3.1 水文分析 基于巫溪水文站 1972—2016年径流数据,分析径流量变化趋势。从图 4可知,随着
                                                                                         3
              时间的变化,年径流量趋势变小,年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1983年,为 40.82亿 m ,年径流量最小值
                                            3
              出现在在 2006年,为 10.83亿 m 。
















                              图 4 径流量变化趋势                                    图 5 累积距平曲线


                  依据巫溪站年径流量数据,计算距平值,建立累积距平曲线,见图 5。由图可见,年径流量距平
              曲线整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 1983年显著上升,在 2005年之后表现为显著下降,1993
              年累计年径流量最 大。据 此,确 定 1983、1993、2005为 可 能 变 异 点。经 滑 动 秩 和 检 验 算 法,确 定
              1983年、2005年为可能变异点,见表 2。
                                           表 2 秩和检验计算结果表(1972—2016年)

                   变异点         秩和检验统计量 U          概率值 P           变异点         秩和检验统计量 U         概率值 P
                   1983年           2.018           0.043          2005年           2.139           0.032




                —  5 7  —
                     8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