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2年第53卷第6期
P. 22

图 4 研究区 2010—2018年农业灌溉用水情况

                  采用栅格代数方法,将 2001年 3月和 2019年 3月地下水位进行代数运算,得到地下水位变幅如
                                                                                                  2
              图 5所示。根据栅格统计,研究区 2001—2019年期间,地下水位下降区域面积为 1.86万km ,占整个
              研究区的 83.97%,即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呈现下降趋势,仅富锦市附近等小部分范围内有水位抬升现
              象。地下水位变幅平均值为- 1.37m ,区内平均地下水位年均降幅为 0.07m,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水位
              下降较为严重,水位降幅最大可达 8.29m。
                  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从水田和灌区分布来看(图 6),研究区水田主要分
              布在中东部区域,灌区依随水田也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区内分布有青龙山灌区、八五九灌区、乌苏
              镇灌区、勤得利灌区、三村灌区以及临江灌区。从农场分布来看,研究区农场同样多集中分布在中东
              部区域(图 5),并且农场集中分布范围与地下水位降幅 1m以上区域大体吻合。由此认为研究区中东
              部地区地下水位的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是水田、农场集中分布区,因农业灌溉需要开采大量
              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出现大幅下降。研究区西部存在地下水位小幅下降区域,区内同样有零
              星水田分布(图 6),水田发展造成该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由于该区域地势较高,地下水沿东北方
              向排泄,地下水经开采后补给恢复较慢,故地下水位出现轻微下降现象。对于富锦市附近的地下水位
              上升区域,认为是由气象因素造成,2000—2018年间研究区降水量增加了 49.60~259.19mm,且在富
              锦市与同江市附近降水量增幅最大                 [22] 。


















                     图 5 2001年 3月—2019年 3月地下水位变幅图                      图 6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灌区分布

                  根据 2001—2019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在地下水位变化程度不同区域选取 4个代表性地下水位监
              测站,各站点所在位置如图 5所示。
                  根据各站点 2001—2019年地下水位过程线(图 7),可见 4个代表站点仅菜咀子站地下水位有小幅
              上升,上升 2.74m,其他 3个站点水位有不同程度下降,前锋农场站下降 6.06m,别拉洪站下降 1.06m,
              临江站下降 0.39m。4个地下水位监测站能够展现研究区内 2001—2019年不同水位变化情况,具有代
              表性,以下研究将基于此 4个代表站进行。

                —  6 4  —
                     8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