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2年第53卷第6期
P. 21
式中:γ (x(k),x(k))为关联系数;δ 为分辨系数,研究中取 0.5;i为子序列下标;k为某时刻;
0 i
minmin x(k) - x(k) 、maxmaxx(k) - x(k) 分别为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
i k 0 i i k 0 i
母序列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子序列降水、地下水开采量等的关联度 r的计算公式为:
i
1 n
r = γ (x(k),x(k)) (4)
i ∑
i
0
n k =1
式中各参数意义同式(3)。
4 结果与分析
4.1 2001—2019年三江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流场变化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 [21] ,研究区潜水完整的水文
周期划分自当年 3、4月至翌年 3、4月较合适,且农田灌溉用水主要集中在 4—8月份,故取每年 3月
地下水位作为每年地下水位变化依据,以进行地下水流场年际变化分析。由于地下水位监测站分布较
为均匀,利用较为常用的反距离权重法对 2001年 3月和 2019年 3月地下水位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分
别绘制流场分布如图 2所示。
图 2 研究区 2001年 3月和 2019年 3月地下水流场对比
由图可见 2001—2019年间地下水整体 流向未发生 变
化,为自 西 南 流 向 东 北,但 区 域 内 地 下 水 位 明 显 下 降。
2001年 3月研究区地下水位平均值为 47.51m,水位最大
值为 60.30m,最小值为 37.56m;而到 2019年 3月地下
水位平均值为 46.16m,水位最大值为 59.30m,最小值为
36.22m,均有所减小。研究期间地下水流场形态发生了
较为明显的变化,2001年 3月西南部富锦市内水位较高,
地下水水力梯度比较大,地下水位整体自西南向东北方向
逐渐减小,最终在东北方向排泄入河流或在河流下方以地
下水侧向排泄的方式流出区外。而到 2019年 3月富锦市
图 3 研究区 1980—2018年水田面积变化
附近区域水力梯度变小,地下水径流变缓,中东部地区地
下水位整体下降较为明显,在中部甚至形成了一定范围的降落漏斗,改变了流网的形态,说明研究区
中部地下水开采较多,引起地下水流动路径发生变化。从水田面积变化情况来看(图 3),1980—2018
年水田面积呈上升趋势,1980—2000年间呈小 幅度 增长,而 2000年以 后 呈 现大 幅度 上升 趋势,由
2
2
2000年的 742.56km 上升为 2018年的 10507.87km ,增长了 13.15倍,成为研究区内的第一大用地类
型,占总土地面积的 47.68% [22] 。而水田的发展依赖于灌溉,区内灌溉引用部分地表水,但整体以抽
取地下水灌溉为主,地下水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 70%以上(图 4),农业地下水灌溉开采
量的增加导致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因此,研究期内地下水位整体下降与水田的迅速扩张有关。
— 6 4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