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08
式雨水口,超载倍数为 0.87~0.92,而在非下沉情况下,超载倍数为 1.72~2.15。由此可知,在雨水口
下沉情况下,下沉雨水口上游来水造成道路下游末端积水的贡献较少,而雨水口非下沉情况下,上游
来水造成下游末端积水的贡献较大。
图 10 不同重现期降雨下沿路各下沉雨水口的超载倍数 图 11 不同重现期降雨下沿路各非下沉雨水口的超载倍数
4 主要结论
通过综合考虑雨水口是否下沉、雨箅子堵塞、雨水连接管道堵塞、典型道路积水深度等因素开展
的雨水口泄流能力模拟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 1)道路雨水口是否按照 《雨水口》 (16S518)标准相对于周边地面下沉 3cm,对道路积水内涝影
响较大。下沉雨水口可全部收纳 5年一遇降水重现期及以下产生的地表径流,100年一遇时仅有 10%
左右的降雨径流跨越箅子流向下游雨水口。
(2)在排水管道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试验所选用的 4种雨箅子形式对下沉雨水口的收水能力影响
不大。10年一遇降雨时,横条、纵条、斜条和混凝土 4种箅子的收水率分别为 99%、100%、99%、
100%;100年一遇降雨时,4种雨箅子的收水率都能达到 90%。
( 3)道路积水一定深度后雨水口的过流能力决定于与其连接的雨水管道自身的排水能力。在雨箅
子和管道无堵塞情况下,雨水口的过流能力取决于管道的排水能力。当雨水管道堵塞 75%、积水深度
达到 30cm时,雨水口的过流能力仅与雨水管自身排水能力有关,不受雨水口型式(偏沟式和联合式)
的影响。
( 4)在雨箅子堵塞面积相同情况下,下沉雨水口的过流能力大于非下沉雨水口,联合式雨水口过
流能力明显优于偏沟式雨水口。
(5)联合式雨水口的抗堵塞能力明显优于偏沟式雨水口。由于联合雨水口增加了立面过水面积,
不论雨水口按标准下沉还是非下沉,联合式雨水口的抗堵塞能力明显增加,因而泄水能力也优于偏沟
式雨水口。
( 6)雨水口设计汇水区以外的道路径流汇入是道路产生积水内涝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外部来水,
下沉式道路雨水口基本能够排泄设计汇水区内 100年一遇的降雨而不产生道路积水。但由于实际道路
雨水口未按 《雨水口》 标准下沉导致上游道路径流跨越雨箅子流到下游,容易造成下游低洼区域地面
积水。
综上试验结果表明,开展雨水口平立结合改造对于城市道路积水内涝防治是十分必要的。若在雨
水口平立结合实际改造过程中,同步将与路面平齐的雨水口改为符合标准的下沉式雨水口,将在很大
程度上缓解城市道路积水造成的危害,更加有利于城市内涝的防治。
— 8 6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