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13

3.3 小尺度局域集水单元———场地要素控制                                      表 3 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3.3.1 研究区概化与模型建立 小尺度研究区域位于                              重现期?a          暴雨强度?(L?(s·hm ))
                                                                                                   2
                                                 2
              广州市天河区,总占地面积 4002.62m ,呈矩形,区                             0.25          6976.425?(t + 17.660) 0.972
              域内主要为单体建筑楼,其余面积为硬化地面道路及                                   0.5          6561.430? (t + 16.812) 0.911
              草地。区域地面平坡设计(坡度 0.5%~1%),路面单
                                                                        1            6366.875? (t + 16.190) 0.863
              向排水,横坡坡度 1.5%,纵坡坡度 0.5%,屋面坡度
                                                                        2            5920.317? (t + 14.646 ) 0.815
              1%,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较大(管径 DN300~400)。
                                                                        5            5411.802? (t + 12.874) 0.758
                  区域雨水径流路径清晰,故手动对其进行较为细
                                                                        10           5050.414? (t + 11.610 ) 0.717
              致的子汇水区划分,将研究区域概化为 54个子汇水
                                                                        20           4161.139? (t + 8.406) 0.653
              区,子汇水区代表的下垫面性质单一,将雨水管网概
                                                                        50           3623.399?(t + 6.274 ) 0.598
              化为 1个排水口、16个节点和 15段管道,模型概化
                                                                        100          3293.741?(t + 4.951 ) 0.562
              如图 2,模型参数率定结果见表 5。
              3.3.2 现状解析与改造方案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地                          表 4 不同空间尺度重点分析研究的设计降雨重现期
              形的复杂性使城市的地表汇流模式具有多变性,在城
                                                                   海绵系统     区域面积    设计重现期      本文研究重现期
              市雨洪管理模型中,申红彬等               [22] 与班玉龙等    [23] 围绕
                                                                    尺度       ?km 2      ?a          ?a
              汇流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前者提出低影响开
                                                                    小尺度      0.004     P ≤1    0.25、0.5、1、2
              发措施与不透水地表之间存在串联和并联两种汇流方
                                                                    中尺度      0.49    1<P ≤10    2、5、10、20
              式;后者提出应在小尺度上实现城市区域用地空间布
                                                                    大尺度      15.8    10<P ≤100  10、20、50、100
              局与地表汇流模式的协同优化。基于此,本文在对小
              尺度区域进行的海绵改造方案设计中,集中于场地雨水径流路径的改造与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布局设
              计。场地现状雨水出流路径的解析与设计海绵改造方案汇总如表 6,场地初始径流路径如图 3。
















                       图 2 小尺度研究区域模型概化图                               图 3 小尺度研究区初始径流路径图

                                        表 5 小尺度局域集水单元 SWMM模型参数率定结果
                                  子汇水区                                        Horton下渗模型
                 不透水区        透水区        不透水区        透水区         最大          最小        渗透衰减        完全干燥
                 洼蓄深         洼蓄深        曼宁系数       曼宁系数         下渗率        下渗率          常数       所需天数?d
                   4.5        6.5        0.013       0.24        78.5        8.5       2.755         5

                  其中,“屋面雨水直接出流至排放口” 实践为:设置专门排放屋面雨水的塑料管道,其上游承接
              建筑雨水立管中的屋面雨水,下游与区域排放口相连,实现屋面雨水的直接排放; “改变地面雨水汇
              流方式”实践为:通过竖向改造,使道路及地面雨水经附近的草地再流至检查井。雨水桶设计设置尺寸
              为高 1.5m、直径 1.5m、排水滞后 6h;考虑屋面或存有设备,对屋面设置 70%面积的绿色屋顶改造。
              3.3.3 结果分析 利用 SWMM模型对以上小尺度局域集水单元的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统计并计
              算在分析重现期下区域的径流、出流总量与峰值、及各设计方案相对于区域现状的削减率,结果见
              图 4—5。其中,径流总量为地表产流汇水总量,出流总量为雨水管网排放口排出雨水总量(下文同)。

                                                                                                —  8 6 5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