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18
表 9 大尺度城区小流域 SWMM模型参数率定结果
子汇水区 Horton下渗模型
不透水区 透水区 不透水区 透水区 最大 最小 渗透衰减 完全干燥
洼蓄深 洼蓄深 曼宁系数 曼宁系数 下渗率 下渗率 常数 所需天数?d
2.5 5 0.014 0.18 103.81 11.44 8.46 7
图 11 猎德涌流域范围及湖泊水系图 图 12 大尺度研究区域模型概化图
3.5.2 现状解析与改造方案 对于该尺度,本文的方案设计集中于大型调蓄设施的设置,或对现存水
体的利用、及雨水系统的组织设计,构建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对区域内涝缓解进行研究。区域海绵设
施的布置比率按照广州市对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 率 及绿 色屋 顶率 等的 指 导 性指 标 进 行确 定,即
下沉式绿地率 50%、透水铺装率 70%、绿色屋顶率 60%(以下方案中统称狭义海绵设施),在模型
中所设置为小单元面积,多单元总数的 LID控制。对于区域内的 6处水体,考虑对水体采取相关工
3
程措施后(如湖泊清淤或拆除水体周围占容违建设施等),将原总调蓄容积 6万m 提升 25%,即扩容
3
至 7.5万m 。区域现状的解析及方案设置如表 10,方案 5所设置的调蓄池的形式及容积规模依研究结
果 [19] 选定。
表 10 大尺度区域现状解析与海绵改造方案设置
方案 具体措施
现状 区域为高度城市化类型下垫面,区域排水管网管径规模较小,不考虑区域湖泊水体的调蓄容积。
1 向各子汇水面中设置狭义海绵设施,不考虑区域水体的调蓄容积。
2 基于方案 1,并将区域雨水管道的管径放大一倍。
3 基于方案 2,并考虑流域内 6处湖泊水体的调蓄容积。
4 基于方案 3,并将流域内 6处湖泊水体做扩容改造。
3
2
5 基于方案 3,在流域西南部的雨水管网前端,设置截流式调蓄池(容积规模 500m ?万m 硬化面积)
3.5.3 结果分析 统计该尺度下设计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在所分析的 10~100a重现期设计降雨下
的系统径流、出流情况,所设计的 5种方案相对于区域现状下垫面变化相同,5种方案下的狭义海绵
设施的设置对系统径流总量与峰值的削减率均值均为 69.31%与 82.03%。
溢流量是定量描述积水情况的物理量,统计各方案在 10~100a分析重现期设计降雨下的节点溢
流总量、节点总溢流时间与发生溢流节点数及对应的削减率,分别见表 11及图 13。并将各方案对区
域积水缓解情况可视化,统计 100a设计降雨下各方案发生溢流节点数峰值时刻如图 14。
0
—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