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20

制,尤其对于分散式,高密度的 LID措施                  [24] 可以显著减小区域的溢流总量与时长。但出现溢流节点的
              数目显示:进行狭义的低影响开发改造无法有效地减少区域出现溢流节点的数目。一方面,狭义的低
              影响开发系统控制的雨水径流量有限(由 LID设施的设置对区域积水的缓解情况,其对雨水径流的控
              制又是有效的),当在保持管道能力且雨水管网仍处于近乎满负荷压力流排水的条件下,LID设施的
              添加将使节点发生溢流的总量减小,而发生溢流管道数仍处于高值,只有当 LID设施能够很有效地控
              制住地表径流时,使雨水管网的大部分管段处于非满负荷重力流的条件下,管道节点溢流的总量与发
              生溢流的数目才得以有效的减小。而正因为 “LID对高重现期暴雨的改造效果有限”,在大空间尺度
              大重现期降雨的情况下,使节点溢流总量与发生溢流节点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另一方面,在保
              持区域下垫面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区域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将有效减小区域的节点溢流总量与发生
              溢流节点的数目,即雨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增加可以使节点溢流总量与发生溢流节点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协调。
                  方案 2在方案 1的基础上对广义的低影响开发系统中的常规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进行了改造,即对
              区域的雨水管网进行扩容,使区域的节点溢流总量与溢流时长得到进一步削减的同时,发生溢流节点
              的数目也有明显的减少,相比于方案 1,方案 2消减了区域 30%的发生溢流节点数。可见,增大区域
              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区域整的体积水情况。
                  对于方案 3、4与 5,在狭义低影响开发措施与常规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不同规模
              及类型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措施,即使区域内湖泊水体发挥调蓄功能,或使湖泊水体与调蓄池发挥调
              蓄功能并举。由统计结果,对进一步减小区域的节点溢流总量、溢流时间与发生溢流节点的数目有着
              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调蓄容积越大,区域积水情况得到缓解的程度越大。
                  由以上对城区小流域的雨水径流、出流分析与积水分析,对于高重现期降雨,将狭义与广义低影
              响开发系统结合,绿色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与蓝色措施结合,调蓄与排放结合,源头与终端排放
              的控制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区域的雨水径流;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将径流雨水进行排放,降
              低区域发生积水内涝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削减区域出流量峰值,既可缓解区域积水内涝,也可缓解
              猎德涌的堤防与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这对防止洪涝风险向下游转移现象的出现有着促进作用。
              3.6 分析讨论 对于在小尺度海绵系统中进行地表径流的控制,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竖向设计改变
              径流雨水的汇流方式,使区域透水面对不透水面径流的阻断最大化,以增加区域的下渗总量,降低区
              域的径流总量;另一方面,由于空间尺度较小,区域内的产汇流机制与径流路径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
              分析。因此,针对小尺度区域的雨水控制问题,即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如对场地进
              行竖向设计改变区域雨水的径流、出流路径或采取 “绿色” 海绵改造的方式控制径流,这在本研究中
              体现为:分析场地下垫面情况,屋面面积占比较大且场地内的雨水管道承接屋面产生的径流雨水,导
              致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主要来自于屋面径流。因此,为缓解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对屋面雨水的径流
              排放路径进行改变,同时采取一定的地面径流控制措施即可。
                  对于中尺度海绵系统对雨水流量的控制与峰值的削减,一方面,海绵城市设计中对狭义低影响开
              发设施规模的计算是基于当地海绵文件规定的区域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通过模拟发
              现,仅满足于海绵文件的规定通常不能将区域的水文条件恢复至场地开发建设前的状态;另一方面,
              常规的海绵改造仅对区域的地表径流进行控制,未达到该尺度下的海绵系统雨洪控制目标。在该空间
              尺度下,不仅要通过 “绿色” 手段对区域的径流产生进行控制,也要在保证区域排水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 “灰色”、“蓝色” 或 “灰- 蓝” 结合的手段对区域的出流进行控制,并通过适当的方法验证海绵
              设施的设置效果,这在本研究的该尺度研究区域中体现为:所在区域中设置的绿色屋顶、透水铺装、
              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的规模符合地区海绵文件的相关设计要求,但模拟发现,在本尺度重点分析的
              重现期设计降雨下,其未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的目标,也未达到该空间尺度下的雨水管理目标,
              系统仍存在较大的出流总量与峰值。因此,考虑采取设置调蓄池或多功能调蓄设施(本文体现为区域
              内人工景观水体的利用与截留式调蓄池的设置)的方式控制出流。
                  对于大尺度海绵系统对区域积水的控制与缓解,其在规划设计中所应注重的是各尺度海绵系统的

                     2
                —  8 7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