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117

3.4.3 结果分析 统计在中尺度区域对应的 1~10a设计降雨条件下,各方案的系统出流总量和峰值
              的模拟结果见图 10。由于设置的各方案相对于区域现状条件,均设有狭义海绵设施,且所设置各方案
              的不同之处在于灰色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水体的利用,各方案下的场地雨水径流情况相同,为:在各分
              析重现期下,相对于区域现状,仅设置狭义海绵设施对区域的径流有着一定的控制效果,径流总量与
              峰值的削减率均值分别为 34.96%和 35.75%(本文不再对各方案绘制区域径流总量与峰值情况的统计
              图),但结合研究        [19] ,狭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蓄水容积有限,系统仍存在较大的出流量,需要依靠调
              蓄设施对系统出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



















                                图 10 1~10a分析重现期设计降雨下各方案出流总量、峰值及削减率统计对比图

                  根据区域系统出流模拟结果统计,相较于方案 1,方案 2、3所设置的截流式调蓄池可以有效控制
              系统的出流总量与峰值,且其对出流总量与峰值的削减率与其容积呈正比关系,以每万平方米硬化面
                            3
              积 400与 500m 容积标准设置的截流式调蓄池,分别能够将系统的出流总量削减率均值从 35.36%提升
              至 56.62%和 60.35%,将出流量峰值削减率均值从 33.55%提升至 41.72%和 49.52%。对于方案 4至 7,
              设置不同容积设置标准与偏移量的分流式调蓄池,对出流总量与峰值有着不同的控制效果,且相较于
              设置容积的差异,所设置的偏移量的差异对分流式调蓄池控制系统出流的效果影响显著,这是由于在
              相同管道充满度的条件下,分流式调蓄池的偏移量影响着调蓄池的进流量。
                  比较本研究中所设置的 4种调蓄池,在该尺度所分析的 4种降雨重现期下,方案 3,即以每万平方米
                            3
              硬化面积 500m 的容积标准设置的截流式调蓄池,对系统的出流控制效果较好。
                  对于方案 8,因水体面积较大,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接纳周围区域更多的雨水径流,从而使水体作
              调蓄利用后对雨水径流峰值的削减效果更好。在各分析重现期下,其对系统出流总量与峰值的削减率
              均值分别为 53.34%和 49.73%。
                  对于区域雨水的径流、出流控制,仅在城市汇水区尺度上设置狭义的海绵设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径流雨水,而在更高的重现期下,需要在区域中设置一定的调蓄设施控制出流,大容积截流式调
              蓄池的设置与区域景观水体的利用是控制系统出流效果较好的方式。
              3.5 大尺度城区小流域———区域积水缓解
              3.5.1 研究区域概化与模型建立 大尺度研究区域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猎德涌流域,其是天河区城
                                                         2
              区排水的主要河涌之一,流域集雨面积 15.8km ,河涌全长约 4.3km,河道比降 2.02%,流域内有 6
                                             3
              个湖泊,现状湖泊调蓄容积 6万m ,流域范围及湖泊水系见图 11。区域现状雨水排水管网管径相对较
              小,DN700~1000的雨水管道数占比 90%以上。
                  据地形资料,利用 GIS对子汇水区进行划分,将研究区域划分为 16个排水分区和 41个子汇水区,
              每个子汇水区内的下垫面较为复杂,包含 3种及以上类型的下垫面。将雨水管网概化为 16个排出口、
              40个节点和 40段排水管道。模型概化如图 12,模型参数率定结果见表 9。






                                                                                                —  8 6 9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