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22年第53卷第7期
P. 47

城镇化特征明显,且增长速度最快(表 1)。2021年 7月 17日至 24日,累积降雨量超过 300mm的
              雨量带覆盖河南省中部 和 北 部 的 大 部 分 地 区,包 括:焦 作、许 昌、郑 州、漯 河、新 乡、鹤 壁 等 地
              区  [25] 。在郑州蒙受重大灾害和损失的同时,一向受缺水困扰的中 部地 区城 市 的 内涝 问 题 引发了 各
              界的关注。
                                               表 1 全国和中部六省城镇化率表                                  (单位:%)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2018年         2018年比 2000年增幅
                    全国           36.22         49.95        58.52         59.58              23.36
                    河南           23.20         38.82        50.16         51.71              28.51
                    山西           34.91         48.05        57.34         58.41              23.50
                    湖北           40.22         49.70        59.30         60.30              20.08
                    湖南           29.75         43.30        54.62         56.02              26.27
                    安徽           27.81         43.01        53.49         54.69              26.88
                    江西           27.67         44.06        54.60         56.02              28.35
                  6 省平均          30.59         44.49        54.91         56.19              25.59
              注:数据根据 2000—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整理计算而得。


              2 中部地区天然水系和城市洪涝特征


                  本文的研究范围涉及三个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
              域和淮河流域(图 1)。该地区西侧为燕山—太行山—伏
              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天然屏障,太平洋暖湿气流,尤
              其是夏季副热带高压气流带来大量水汽至此集结,辐合
              抬升,山前区域夏季易形成暴雨,加之地形汇势,天然
              河道多发源于此。河道出山口,瞬时水量大,流速快,
              向东、南进入平原地区,后流速减慢,在山前冲积平原
              易形成洪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的水
              源和均匀密布的水网,滋养了中原农业的发育和繁荣。
                  研究区域内降雨特征明显,山前城市年降雨量大,
              在 700至 800mm之间,部分山前城市能达到 900mm
              以上,年降雨量随地形递降,到平原城市下降至 600至
              700mm之间,沿黄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600mm左
              右。年降雨量空间分布特征是由暴雨特征产生的,山
              前地区容易产生暴雨中心,暴雨量大                  [26] 。
                  本次主要选取了三种 类型 的城 市:山 前城市,如
              焦作、漯河、鹤壁;平原城市,如许昌、周口、商丘;
                                                                        注:作者自绘,资料来自 《濮阳市四水同治
              沿黄城市,如濮阳、开封等。以案例的形式展开分析。
                                                                                 总体规划》,2020
              2.1 山前城市 受山区坡度大、坡向明显等地形和水                                     图 1 案例城市所在的流域分布
              文汇流特征决定,河流体系大多为树状水系,即存在
              明显的汇聚格局,支流水量迅速汇集至干流                     [27] 。这种类型的积涝特征是以区域骨干排涝河道为中心,
              两侧积涝明显。如焦作中心城区老城区位于北部山前,地势平均坡度大于 2.2%;河流呈南北走向,
              山洪快急,不易洪涝。南部新城区为冲积平原,河流呈东西走向,容易积涝。北面的 6条河道由北向
              南汇入大沙河,使其成为最主要的洪水走廊,沿岸容易积涝(图 2)。焦作中心城区在没有任何工程干
              预,遭遇百年一遇设计降雨的情况下,大沙河迎宾路以东河段两岸积水深度达 1.0m以上的面积超过
                       2
              约 7.5km ,其中局部水深可达 2.5m(图 3)。骨干河道的排涝能力成为整个城区除涝能力的关键。
                                                                                                —  7 9 9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