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2年第53卷第9期
P. 24
6 结论
本文依托乌东德二道坝工程,针对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水化温升及抗裂特性,开展了低热水泥碾
压混凝土坝适应性智能通水冷却策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提出了 “小梯度,慢冷却,精准控制,
分区通水” 的适应性通水策略与精细化控制指标,将坝体划分为多个通水冷却区域,对应实行个性化
通水冷却方案。(2)揭示了乌东德二道坝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换热规律,低温季节浇筑部位( ②—⑥坝
段的 EL772.0~808.5m 区 域)具 备 区 域 性 取 消 通 水 冷 却 条 件,最 高 温 度 (28.5℃)及 最 大 拉 应 力
( 0.65MPa)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场通过适度降低浇筑温度、减小浇筑仓厚度、适当延长间歇等优
化措施,施工效果良好。(3)采用智能通水 2.0系统和适应性通水策略,现场监测表明坝体各区域最
高温度达标率 100%,乌东德大坝及二道坝蓄水 2年多,质量检查未发现裂缝,蓄水后原型观测渗压
保持平稳,二道坝安全稳定运行,为乌东德枢纽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实践表明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通水适应性,与智能通水相结合能够较好满足复杂环境
下温控防裂要求,具备广泛应用的潜力,并且已经推广应用到非洲坦桑尼亚 JuliusNyerere碾压混凝土
大坝智能温控,也可供其它行业同类工程借鉴。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六宴,温丽萍.中国碾压混凝土坝统计分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7(1):6 - 11.
[ 2] 钟登华,时梦楠,崔博,等.大坝智能建设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19,50(1):38 - 52,61.
[ 3] 矫勇.中国大坝 70年[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21.
[ 4] 潘罗生.龙滩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关键技术[J].水力发电,2007(4):15 - 17,30.
[ 5] 肖九庚,赵毅.黄登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水力发电,2019,45(6):60 - 64.
[ 6] 秦秀芬.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控制[J].红水河,2009,28(2):25 - 29.
[ 7] 樊启祥,林鹏,魏鹏程,等.智能建造闭环控制理论 [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2021,61(7):
660 - 670.
[ 8] 李明超,张梦溪,沈扬,等.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分区材料- 结构界面特性与变形协调仿真分析[J].水利
学报,2020,51(1):3 - 13.
[ 9] 林鹏,李庆斌,周绍武,等.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智能温度控制方法与系统[J].水利学报,2013,44
(8):950 - 957.
[10] 林鹏,宁泽宇,李明,等.特高拱坝通水冷却管网智能联控原型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21,52(7):
819 - 828.
[11] 樊启祥,林鹏,魏鹏程,等.高海拔地区水电工程智能建造挑战与对策 [J].水利学报,2021,52(12):
1404 - 1417.
[12] 崔进,罗洪波,陈毅峰,等.贵阳院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技术研究与实践综述[J].水力发电,2018,44
(7):42 - 46.
[13] 张国新.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J].中国水利,2007(21):4 - 6.
[14] 张雄,周华,丁建新.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裂缝处理研究[J].水力发电,2021,47(9):70 - 75,86.
[15] 陈宗梁.美国德沃歇克坝的裂缝情况[J].水力发电,1985(7):54 - 55.
[16] 樊启祥,李文伟,李新宇.低热硅酸盐水泥大坝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7,36
(4):11 - 17.
[17] 林鹏,樊 启 祥,汪 志 林,等.一 种 数 据 采 集 智 能 通 水 温 度 控 制 专 家 系 统 及 硬 件 检 测 和 数 据 监 测 方 法,
CN2019102644580[P].2020.
[18] 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19] 林鹏.乌东德大坝智能通水温度控制研究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18.
[20] 水利部水 利 水 电 规 划 设 计 总 院.混 凝 土 重 力 坝 设 计 规 范:SL319—2018[S].北 京:中 国 水 利 水 电 出 版
社,2018.
0
— 1 3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