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30
3
3
流量,m ?s;QU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出库流量,m ?s;Δ t为 t时段的小时数;QE 为第 n个水
n,t n,t
3
n,t
电站在时段 t的区间入库流量,m ?s;τ n - 1 为从第 n - 1个水库到第 n个水库的水流滞时;QD 为第 n个
3
3
水电站在时段 t的发电流量,m ?s;QS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弃水流量,m ?s。
n,t
( 4)始末水位约束 S
{ Z = Z n (23)
n,1
Z
n,T + 1 = Z E
n
S
E
式中:Z 、Z 分别为第 n个水电站调度期初与调度期末的库水位,m;Z、Z 分别为给定的第 n
n,1 n,T + 1 n n
个水电站调度期初与调度期末的水位,m。该约束条件可保证调度期始末水库的水量状态。
( 5)库水位约束
min
Z ≤Z ≤Z max (24)
n,t n,t n,t
min
max
式中:Z 为第 n个水电站在 t时刻的水位,m;Z 、Z 分别为第 n个水电站在 t时刻的水位下限和
n,t n,t n,t
水位上限,m。水位下限常取死水位、调度下线等,水位上限取汛限水位、正常高水位、或调度上线
等,该约束限定了水位的波动区间。
( 6)发电流量约束
QD ≤QD max (25)
n,t
n,t
3
max
式中:QD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发电流量,m ?s;QD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最大发电流
n,t
n,t
3
量,m ?s,通常取决于水轮机组的过流能力。
( 7)出库流量约束
min
QU ≤QU ≤QU max (26)
n,t n,t n,t
min
3
max
式中:QU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发电流量,m ?s;QU 、QU 分别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
n,t n,t n,t
3
出库流量下限和出库流量上限,m ?s。出库流量下限通常由生态需水量决定,出库流量上限则由水库
的下泄能力决定,该约束保证了水库下泄流量的正常范围。
(8)水电站出力约束
min
N ≤N ≤N max (27)
n,t
n,t
n,t
max
min
式中:N 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出力,MW;N 、N 分别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的出力下限
n,t
n,t
n,t
和出力上限,MW。
( 9)水电站出力爬坡约束
N n,t + 1 - N n,t ≤N ramp (28)
n
式中:N n,t + 1 、N 分别为第 n个水电站在时段 t + 1和时段 t的出力,MW;N ramp 为第 n个水电站的爬坡
n
n,t
能力,MW。
( 10)调峰控制需求
min
max
R - R ≤Δ R
min
max
R = max R,R = min R t
t
t = 1 ,2,…,T t = 1 ,2,…,T (29)
I N
R= PL- P - N n,t
i,t∑
t ∑
t
i =1 n =1
min
max
式中:R 、R 分别为剩余负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W;Δ R为剩余负荷峰谷差控制需求,MW;R
t
为时段 t的剩余负荷,MW;PL为 t时段系统总负荷,MW。该约束主要是响应电网的调峰需求。
t
采用 Matlab编程实现灵活性需求量化,并将该结果作为灵活性评估模型的输入,构建了水风光互
补协调的短期调度模型,使用 LINGO软件中的 MILP方法进行两阶段求解,当模型一没有可行解时,
进行模型二求解。
3 实例分析
3.1 工程背景 以云南某地区 5个风光电站集群及 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为例进行方
— 1 2 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