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5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11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11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11 - 1271 - 10
中国 “双 T” 型水网经济格局建设构想
赵 勇,王 浩,马 浩,何国华,何 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摘要:水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形成密切联系的水域生态经济带,并辐射和带
动周边区域发展。我国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 “江 - 海” T字型水网经济带,逐步演变为东部
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经济带为主轴 “江- 河 - 海” Π 字型水网经济格局。为应对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
拉大和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出 “双 T” 型水网经济布局构想,“东部沿海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为核心的
南方水网经济带( ST)与 “黄河生态经济带 - 西部经济带” 为核心的北方水网经济带 (NT),可形成互联、互通、
互济的水网经济格局。构建 “双 T” 型水网经济格局,对于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带动西部崛起,促进我国南北方、东西部均衡协同发展,促进民族和文化大融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
西部调水、完善国家水网,是构建 “双 T” 型水网经济格局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双 T” 型水网经济格局;西部调水工程;均衡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新格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13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350
1 研究背景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 [1] 。浩瀚海洋、
江河湖泊和人工河渠形成的水网系统,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对人类
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水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
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塑造形成密切联系的水域生态经济带,本文将其界定为水网经济带。水网经
济带不同于一般的区域板块式经济圈,而是打破行政区划体系,形成一种伴随水资源流动的带状结
构,并能够以水网为依托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系着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典型案例
有莱茵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河、尼罗河等流域经济带 [2 - 5] ,国内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如
此。依托货运量全球内河第一的长江黄金水道,长江流域发挥水运量大、成本低、节能节地的优势,
形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则进一步支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6 - 7] 。
由于自然河流都有其分水岭,为扩大活动空间,满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
的需求,依托天然河湖开挖人工水系通道成为不同国家的共同选择。从国外看,20世纪中期美国集中
修建了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水道工程、科罗拉多 - 大汤普森工程、阿肯色河调水工程、中部亚
利桑那工程等一批跨流域水网工程,显著促进了美国中西部缺水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 [8] 。以色
列水资源自然禀赋较差,但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水网系统,建立了国家水安全保障的新路径 [9] 。从国
内看,京杭大运河构建了沟通各大水系的水网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南
北交融的经济带和文化带 [10] 。部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也显著改变了区域发展格局,如都江堰将成都平
收稿日期:2022 - 05 - 06;网络首发日期:2022 - 11 - 19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1117.1349.003.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020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025093)
作者简介:赵勇( 1977 - ),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循环演变、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国家水网研究。E - mail:zhaoyong@iwhr.com
通讯作者:王浩(1953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 - mail:wanghao@iwhr.com
2
— 1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