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22年第53卷第11期
P. 10
富,可有效降低取水比例,沿线主要水源之间可实现有效借补,丰枯调剂,保障可调水量。
( 6)水网服务功能多样化。提出西部调水工程既是输水大通道,也是旅游和文化大通道,实现一
条输水渠道、多种使用功能,发挥多重效益,大幅提升沿线地区国土资源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7)与国家水网整体格局相协调。串联起西南诸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与南水北
调中线和东线工程一起形成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辐射全国 70%以上国土空间,奠定国家水网的
整体格局。
(8)分期分段实施逐步发挥效益。西部调水工程巨大,实施周期较长,建设实施需要遵循水土平
衡的原则,采取分期分段、先通后畅、先易后难的方式推进,逐步发挥工程效益。
4.3 新时期西部调水工程实施建议 西部调水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需要充
分吸收各方案优点和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经验教训,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进行规
划设计 [34] ,为此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 1)要以支撑国家水网经济格局构建为战略目标。西部调水线路海拔高、覆盖范围广,能够沟通
西南诸河以及长江、黄河和西北诸河,辐射影响淮河、海河等流域,具有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难
以比拟的战略优势。西部调水工程应着眼于广大的北方缺水地区,以支撑构建国家水网经济格局为战
略目标,在紧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在国土开发利用保护的大格局上做好全局谋划和整体布
局,明确战略目标,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域。
( 2)实施主动的水资源空间布局。水资源对于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导
致东西部和南北方发展越来越不均衡。拓展发展空间,关键制约在于缺水,亟需改变 “被动补水” 为
“主动的水资源布局”,从整体布局国家水网的高度,解决水资源制约问题,从而改善自然、经济和人
文发展空间,优化我国经济地理格局。因此,急需从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谋划西部调水,
支撑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布局,对于增大国家战略纵深、优化国家发
展格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都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3)遵循长江大保护的战略任务。西部调水要统筹处理好水源区和受水区协同发展,不能以损害
长江上游河流生态健康为代价来修复黄河和北方生态,控制长江上游河流的调水比例,尤其是避免对
河流枯水时段的生态影响。西部调水不能以水电效益大规模损害为代价调水,金沙江、大渡河水电开
发程度已经达到 80%以上,雅砻江达到 70%,这些河流大规模调水不仅对水电效益影响大,还可能影
响西电东送的电力保障。西部调水也不能以损害长江流域发展需求为代价,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
大开发等带动下,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此背景下,
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西部调水必须统筹考虑水源
区用水需求及其叠加影响。
( 4)统筹开发利用西南地区主要河流。我国西南诸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 2%,而长江流域水资
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 21%。因此,西部调水应统筹考虑西南地区主要河流开发利用现状,实现增量
发展,而不仅仅将长江上游各条河流作为西部调水工程的主要水源区。在公平、合理、适度开发利用
的原则下,通过构建国家水网,更好的服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还能够有效减缓下游地
区旱涝灾害。
( 5)要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先行。西部调水工程实施难度大,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整体布局、
谋定而后动。需要衔接好一期工程与后续工程,不能因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而损失长远利益和整体利
益,导致后续规划建设难以实施。西部调水规划应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尽可
能降低输水线路高程,实现全程自流输水。
( 6)坚持分期分段、先通后畅建设实施。考虑到西部调水战略目标的宏大和具体建设的困难,在
实施层面建议采取分期分段、先通后畅的模式。由于依托西部调水的经济水网格局构建也是一个长期
过程,遵循 “分期分段” 的理念,可以始终保障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在 “分期分段” 的基础上,
坚持 “先通后畅” 原则,优先规划建设需求紧迫性最强的区段,优先实现长江与黄河联通,然后逐步
提高输水能力,完善整个系统。
7
— 1 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