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124

注:方案 A—G分别代表:A:站点抽取比例 5%、数量 22个;B:站点抽取比例 10%、数量 45个;C:站点抽样比例
                   25%、数量 113个;D:站点抽样比例 40%、数量 182个;E:站点抽取比例 50%、数量 227个;F:站点抽取比例 60%、
                   数量 273个;G:站点抽取比例 75%、数量 341个。
                         图 5 不同雨量站网密度随机抽取试验得到的 “20170610” 降水事件 24h累积面雨量和逐时雨量过程
              种变化可能会超出相对 “真实” 降水评价结果的界限值,例如 IMERGearly相对于站点基准降水的 CC
              指标,其变化介于 0.67到 0.61,但是相对于 “真实” 降水为 0.62,这是由基准降水的特点决定的。从
              均值来看,无论以哪种基准降水进行评价,A—B组与 C—G组之间均有一定差异,而 C—G组之间的
              差异不明显。这说明,当雨量站点抽取比例超过研究区域站点总数的 25%后,各精度指标的组间差异
              已较小。当然,3项精度指标随站点密度的具体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同时,对于所有 7组随机抽取试验,插值基准降水对应的 GPM 数据精度总体上优于站点基准降
              水。从指标均值来看,在各种站点密度条件下,插值基准降水得到的 3种 GPM数据 24h累积雨量对
              应的 CC和 RMSE均优于以站点基准降水的评价结果。同时,两种基准数据所得 GPM数据精度指标差
              异与卫星降水数据种类有关。IMERGlate和 IMERGearly的精度评价结果受基准降水影响相对明显,
              GSMaPNOW 受此影响相对较小。
              3.2.2 小时雨量 根据小时尺度上 GPM数据定量精度指标与分类精度指标,与 24h累积雨量的评价
              结果类似,两种 IMERG数据仍明显低估基准降水,而 GSMaPNOW 大幅度高估基准降水。IMERGlate
              的精度仍然相对较高,其次为 IMERGearly,GSMaPNOW 则最低。IMERGearly和 IMERGlate低估基
              准降水的程度在 10%~40%,而 GSMaPNOW 的高估程度可接近 200%。
                  随着雨量站点抽取比例增加,3种 GPM数据的定量指标的组内标准差总体不断变小。当抽取站点
              比例超过一定范围后,定量精度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明显。但 3种数据的定量指标随站点密度的变化规
              律有所不同。对于 IMERG数据,CC和 RMSE随雨量站点密度变化不明显,RMSE总体有所下降,而
              RB趋向零。而对于 GSMaPNOW,随着站点密度增加,CC略有增加、RMSE变化不大,但 RB反而更
              加偏离零值。
                  在相同的站点密度条件下,插值基准降水得到的 3种 GPM数据小时雨量的 CC和 RMSE指标均优
              于站点基准降水的评价结果,但 RB的情况较为复杂。对于两种 IMERG数据,采用插值基准降水评价
              估时,在各种站点密度条件下得到的 RB要劣于以站点基准降水所得结果,并且在站点密度较高时这

                —  3 7  —
                     4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