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128
图 7 相对综合精度指标随站点平均控制面积的变化曲线
4 结论
本文以南京 “20170610” 极端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密度地表雨量站网,设计了不同站点
密度条件下的分组随机抽取试验,对于 24h累积雨量和逐小时雨量过程,系统解析了插值基准降水和
站点基准降水所得到的 3种 GPM降水数据精度特征及其差异,并探讨了在不同雨量站点密度条件下
应优先采用何种基准降水生成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 1)3种 GPM数据中,IMERGlate的精度相对较高,而 GSMaPNOW 的精度最低。IMERGearly和
IMERGlate低估基准降水的程度在 30%~50%,而 GSMaPNOW 的高估程度在 100%以上。
(2)基准降水对 GPM数据精度的影响与雨量要素、数据类型、指标类型有关。对于 24h累积雨
量,IMERGlate和 IMERGearly的精度评价结果受基准降水影响较明显,而 GSMaPNOW 几乎不受此
影响。对于逐小时雨 量,在 相同 的站点密 度条 件下,插 值基 准 降 水 得 到 的 3种 GPM 数 据 的 CC和
RMSE均优于站点基准降水评价结果,但两种 IMERG数据根据插值基准降水得到的 RB要劣于站点基
准降水所得结果。对于 GSMaPNOW 数据,采用插值基准降水评价时,在各种站点密度条件下的 RB
要优于站点基准降水所得结果。
( 3)在区域雨量站点密度较小时,插值基准降水与站点基准降水的精度相差不大。在站点密度较
高的情况下,站点插值基准降水的精度总体上高于站点基准降水。
( 4)基于 CC、 RB 和 RMSE三项精度指标,构建了综合相对指标,发现对于 “20170610” 降水
2
事件而言,存在一个雨量站点平均控制面积临界值 S = 550km ,在站点平均控制面积大于该临界值
时,插值基准降水较站点降水更接近地面真实降水,此时应优先采用插值降水评价 GPM 数据;反之,
插值基准降水与站点基准降水差别不大,此时采用两种基准降水评价 GPM数据均可。
随着空间观测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快速发展,全球性降水数据不断涌现。本文研究为合理
构建地面基准资料,科学开展 GPM等全球性降水资料的精度验证和评估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本文仅
针对南京市 “ 20170610” 降水事件开展了分析,在研究区域和数据资料的代表性、丰富性方面还存在
不足,而卫星遥感降水资料的误差具有显著的地理气候差异性。因此,本文的相关认识和结论还需要
在更多区域、采用更充分的资料加以拓展和深化。
参 考 文 献:
[ 1] HONGY,GOCHISD,CHENGJ,etal.EvaluationofPERSIANN - CCSrainfallmeasurementusingtheNAME
eventraingaugenetwork[J].JournalofHydrometeorology,2007,8(3):469 - 482.
[ 2] JOYCERJ,JANOWIAKJE,ARKINPA,etal.CMORPH:Amethodthatproducesglobalprecipitationesti
— 3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