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3年第54卷第3期
P. 42
这两种方法将悬浮泥沙浓度及鱼类暴露时间作为输入因子,比单一采用泥沙浓度更能准确预测对鱼类
影响程度。但该类方法未能考虑多个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问题,使用时受到诸多限制,预测精度有
待提高。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可具有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和非线性映射的能力,能够模拟
多个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目标因子的影响 [13] 。本文利用研究黄河花斑裸鲤和鲤鱼在高含沙水体中
生存特性的实验数据,考虑含沙量、溶解氧、暴露时间、水温等因子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改进粒子群
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mproved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 BackPropagation,IPSO - BP)的高含沙
水体对鱼类致死影响的预测方法,并与传统方法的评估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高含沙水流过程对鱼类
影响的评估和预测提供新的手段。
2 材料与方法
2.1 高含沙水体对鱼类致死影响的实验数据
(1)实验目的和设计。为了定量评估高含沙水体对鱼类的影响,课题组进行过两组分别研究黄河
上游花斑裸鲤( GymnocyprisEckloni) [14] 和中下游鲤鱼(CyprinusCarpio)两种代表性鱼类在高含沙水体中
生存特性的室内实验,两种鱼类在黄河干流的分布如图 1所示。
图 1 两种实验鱼栖息地在黄河干流的分布示意
对于鲤鱼的实验在 2011年 7月完成 [1] 。对于花斑裸鲤的
实验在 2021年 6月完成,主要评估黄河上游玛多县的黄河源
水电站拆坝对下游 河 道 鱼 类 影 响。两 组 实 验 均 在 1m× 1m×
0.8m(长 × 宽 × 高)的 有 机 玻 璃 实 验 水 槽 进 行,水 槽 底 部 安 装
有调速电机带动 的螺 旋 桨以 保证 泥沙 悬 浮。实 验 用 沙 取 自 相
应鱼类的捕获 地 点,颗 粒级 配 曲 线 如 图 2所 示。两 种 实 验 鱼
共计 16组,实验选用的实验鱼体重 0.5~1kg,每次实验使用
10条,实验工况 设 置见 表 1。实验时 每 15~30min测 量 一 次
水温和溶解氧,当鱼类 死亡 时 加 测 一 次。考 虑 水 库 排 沙 峰 值
和鱼类对高含沙胁迫的急性反应时间,本文对实验时长在 10h
内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 2 实验用沙颗粒级配
2
—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