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72
对比不同运行模式下能源基地弃、缺电过程差异,可以发现模式一中同一时 刻 同 时 存 在 弃 电
和缺电现象非常严重;而模式二由于从能源基地整体角度出发,采用集总式调度运行方式,充 分
发挥了全流域资 源 间 互 补 性, 有 效 化 解 了 模 式 一 的 弃、 缺 电 矛 盾, 缓 解 了 能 源 基 地 弃、 缺 电
问题。
综上所述,两种运行模式下,模式二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基地弃电量和缺电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
面:( 1)模式二有效解决了模式一在同一时刻同时存在弃电和缺电问题,减少了电力资源浪费,提高
了资源利用率;( 2)模式二能够充分发挥水电调峰能力,最大程度实现多能互补,为新能源提供更大
消纳空间,提高新能源消纳量,从而减少能源基地弃电量和缺电量。
5 结论
“双碳” 目标的提出,加速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电力系统中灵活性电源与新能源之间缓不济急
的矛盾,迫切需要从多渠道挖掘系统的调峰潜力。为此,本文以雅砻江清洁能源基 地 为 例,尝试改
变电网组网方式和调度运行方式以获得更大的调峰资源。首先分析了能源基地当前分散式运行模式
存在的缺陷,从能源基地整体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区域灵活性电源参与全
流域互补运行的集总式调度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考虑能源基地跨区域送电、多电网调峰
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从水风光出力过程、新能源消纳量、梯级水电出力及弃、缺电情况等四
个方面对比了两种运行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集总式调度运行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梯级水电站的调
峰能力,显著提高新能源电站发电消纳量,避免现有电力系统灵活性调峰资源浪费,从而缓解了电
力系统调峰压力。由此可见,随着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建成运行,考虑未来新能源逐步开发,有
必要综合考虑建设集总式的外送运行调度模式。另外,需要开展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新能源消纳
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鲁宗相,李海波,乔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
报,2017,37(1):9 - 20.
[ 2] 李明节,陈国平,董存,等.新 能 源 电 力 系 统 电 力 电 量 平 衡 问 题 研 究 [J].电 网 技 术,2019,43(11):
3979 - 3986.
[ 3] 刘永前,王函,韩 爽,等.考 虑 风 光 出 力 波 动 性 的 实 时 互 补 性 评 价 方 法 [J].电 网 技 术,2020,44(9):
3211 - 3220.
[ 4] 郭鸿业,陈启鑫,钟海旺,等.基于标准化金融交割曲线的现货市场建设路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41(17):1 - 8.
[ 5] 李嘉龙,陈雨果,刘思捷,等.考虑深度调峰的电力日前市场机制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
(4):9 - 15,78.
[ 6] 孙勇,魏敏,王磊,等.基于系统调峰约束的电网风电消纳水平研究 [J].电力系统 保 护 与 控 制,2019,
47(19):107 - 112.
[ 7] 马美婷,袁铁江,陈广宇,等.储能参与风电辅助服务综合经济效益分析[J].电网技术,2016,40(11):
3362 - 3367.
[ 8] 徐若晨,张江涛,刘明义,等.电化学储能及抽 水 蓄 能 全 生 命 周 期 度 电 成 本 分 析 [J].电 工 电 能 新 技 术,
2021,40(12):10 - 18.
[ 9] 程春田.碳中和下的水电角色重塑及其关键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6):29 - 36.
[10] 陈国平,李明节,许涛,等.关于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研 究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2017,37(1):
20 - 27.
[11] 明波,李研,刘攀,等.嵌套短期 弃 电 风 险 的 水 光 互 补 中 长 期 优 化 调 度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2021,52
8
—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