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68

区新能源发电消纳需求,而二滩和桐子林在典型日①、②、④均达到了最小出力,仍不能很好调节新
              能源出力波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锦屏 - 官地电源组调峰能力有剩余,而二滩、桐子林调峰能力不
              足,二者所具有的调峰能力与其所承担的新能源消纳任务不匹配,造成了调峰资源浪费。























                                       图 2 调度运行模式一的能源基地不同电源组水风光出力过程

                  图 3为能源基地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水风光出力过程。通过对比两种运行模式下不同典型日能源基
              地的水风光出力过程,可以发现:同一运行模式下,典型日 ①、④ 由于采用相同的风光典型出力场
              景,各类型电源出力过程和弃、缺电过程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典型日②、③出力过程同样具有
              这一特征,表明能源基地出力过程变化受新能源季节性差异影响较大。不同运行模式下,模式二的
              弃、缺电有了显著改善,模式二水电出力更低,为新能源提供了更大的消纳空间。这一结果表明,模
              式二通过各电源间的联合补偿作用,充分调动了锦屏 - 官地剩余调峰能力,缓解了二滩、桐子林调峰
              压力,从而提高了能源基地新能源消纳量,降低了弃电量和缺电量。
                  (2)新能源消纳量。不同运行模式下,能源基地新能源消纳量结果见表 3和图 4。两种运行模式的
              计算结果均表明,不同典型日新能源消纳量大小主要受新能源资源量的季节性差异影响,整体上呈现
              出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的趋势。























                                            图 3 不同运行模式的能源基地水风光出力过程

                  由表 3及图 4可知,同一典型日不同风光典型出力场景下模式二的新能源消纳量普遍大于或等于
              模式一,这是由于模式二可充分发挥水电对风光的补偿作用;不同典型日两种运行模式下新能源消纳
              量受季节性资源量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明模式二在提高新能源消纳量的同时,在一定
              程度上缩减了由水电可用水量不同引起的新能源消纳量差异。

                —  4 4  —
                     4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