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66
间歇性和波动性,采用期望值模型 [30] 来体现风光出力不确定性。调度期内各子系统出力与负荷差值的
期望值最小和方差最小都使得子系统出力尽可能逼近负荷过程,若将二者相乘再求最小不仅能够使各
子系统的出力过程与负荷过程尽可能重合,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目标函数的收敛速度。为此,本
文以负荷偏差方差和期望值乘积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适应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水风光一体化多能互补
短期优化调度模型,目标函数如下:
K T J
re
∑
minF = {[ abs(E(t))] × [ (Var(N (t)) × P)]} (1)
M ∑ ∑
k,j
j
k
k =1 t =1 j =1
J
re
E(t) = ∑ (N (t) × P) (2)
k k,j j
j =1
I k
re
new
w
f
N (t) =N(t) - N (t) - N (t) (3)
∑
k,j
k
k
k,i
i =1
式中:F 为目标函数值;K为送出电网个数,K = 1表示集总式,K ≥2表示分散式;E(t)为第 t时段
M k
re
re
第 k个电网负荷偏差的期望值;T为计算时段数,t = 1 ,2,…,T;Var(N (t))为对 N (t)(t = 1 ,2,
k,j k,j
re
…,T)求方差;N (t)为第 t时段第 k个电网第 j个新能源典型出力场景下的负荷偏差;J为新能源典
k,j
w
f
型出力场景数;N(t)为第 t时段第 k个电网的负荷需求;N (t)为第 t时段向第 k个电网送电的第 i
k k,i
new
个水电站的出力;I为向第 k个电网送电的水电站个数;N (t)为第 t时段向第 k个电网送电的新能源
k k
电站的出力;P为第 j个新能源典型出力场景发生的概率。
j
在调度运行过程中,模式一中锦屏 - 官地电源组的水电联合调度后的出流作为二滩 - 桐子林的入
流,而不同的电源组分别响应不同的负荷需求,弱化了梯级水电站之间的径流补偿与库容补偿联系,
势必会对水电站的运行尤其是下游电站的运行造成影响,导致梯级水电的调峰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而
模式二从全局的调峰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梯级水电站的补偿作用,能够促进不同电源组之间的资源互补。
3.2 约束条件
(1)水量平衡约束:
V = V + (QI - QF - Qq ) Δ t t ∈T (4)
i,t + 1 i,t i,t i,t i,t
式中:V i,t + 1 为 t时段末第 i个水库的蓄水量;V 为 t时段初第 i个水库的蓄水量;QI 为 t时段第 i个
i,t
i,t
水库的入库流量;QF 为 t时段第 i个水电站的发电引用流量;Qq 为 t时段第 i个水电站的弃水流量。
i,t i,t
( 2)库容水位约束:
min
V ≤V ≤V max (5)
i,t
i
i
min
Z ≤Z ≤Z max (6)
i
i
i,t
min
max
式中:V 和 V 分别为水库 i所允许的蓄水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V 为水库 i在 t时段的蓄水量;
i
i
i,t
min
max
Z 和 Z 分别为水库 i所允许的库水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Z 为水库 i在 t时段的库水位。
i,t
i
i
( 3)下泄流量约束:
min
Q ≤Q ≤Q max (7)
i i,t i
min
QF ≤QF ≤QF max (8)
i i,t i
Qq = Q - QF (9)
i,t i,t i,t
min
max
式中:Q 和 Q 分别为水电站 i所允许的下泄流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Q 为水电站 i在 t时段的下泄
i i i,t
max
min
流量;QF 和 QF 分别为水电站 i所允许的发电引用流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i i
( 4)出力上下限约束:
new ,t ≤N
N min new,t ≤N max (10)
new ,t
min
N ≤N ≤N max (11)
i,t
i
i
式中:N min 和 N max 分别为 t时段新能源出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N new,t 为 t时段新能源电站的实际出
new,t
new,t
min
max
力;N 和 N 分别为水电站 i所允许的出力最小值和最大值;N 水电站 i在 t时段的出力。
i
i,t
i
2
—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