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65

表 1 雅砻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各类型电源概况
                  梯级水电站           水电装机× 10?MW         风电装机× 10?MW         光伏装机× 10?MW          送电区域
                   锦屏一级               360.0
                                                                                               华东电网
                   锦屏二级               480.0               109.4               196.5
                                                                                               川渝电网
                    官地                240.0
                    二滩                330.0
                                                          592.0               371.0            川渝电网
                    桐子林                60.0
                    总计               1470.0               701.4               567.5


                  针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调峰资源,本文提出一种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区域灵活性电源参
              与全流域互补运行的集总式调度运行模式,通过改变各电站的并网方式,促进能源基地不同层级电网
              调度机构之间联合调度来满足不同电网负荷需求,从能源基地整体优化角度出发,通过全流域梯级电
              站联合调度,共同响应全流域的新能源消纳需求。集总式调度运行模式区别于现行分散式调度运行模
              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其能够整合整个能源基地的灵活性电源,并根据不同区域的调峰需求进行再分配,
              避免了现行运行模式下调峰资源的浪费。为方便后续对比,本文将能源基地当前分散式运行模式和上
              述所提出的集总式调度运行模式分别记为模式一和模式二。两种运行模式示意如图 1所示,模式一中
              锦屏- 官地电源组与二滩- 桐子林电源组二者承担各自的调峰任务。此时,锦屏 - 官地电源组只需满足
              华东电网的送电任务即可,而在满足了华东电网的送电任务后,其电力资源往往有剩余,为了不增加
              川渝电网的调峰压力,故将剩余的电力资源以平稳的送电过程输送至川渝电网;模式二则将整个能源
              基地视为一个电源组,先综合响应华东电网与川渝电网的总负荷需求,再根据两电网各自的用电需求
              对电力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调峰资源和电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下面通过数学建模和实例分析两种
              模式的差异。


























                                          图 1 雅砻江清洁能源基地下游不同调度运行模式示意


              3 水- 风- 光一体化多能互补短期调度模型


                  基于上述两种调度运行模式,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准则,构建跨区域多电网调度的水风光多能
              源互补优化调度模型,分析两种运行模式差异。
              3.1 目标函数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安全经济运行,需要充分调动流域内梯级水电站调峰能力,一方面
              促进能源基地风光资源消纳,另一方面保障能源基地出力过程尽可能满足电网负荷需求。这就要求能
              源基地的送电过程与电网负荷之间的差值(以下简称负荷偏差)最小,且越平稳越好。对于风光出力的


                                                                                                —  4 4 1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