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78

Δ (R′ - G′) 6 .34 γ (1 + 0.536u)(e - e)
                                                                                a
                                                     n
                                                                              s
                                       E = E+ E =          +                                            (6)
                                        p   r  a
                                                  λ ( Δ + γ )      λ ( Δ + γ )
                                                                                  - 1
                                             - 1
              式中:E为水面蒸发能力,mm·d ;E为水面蒸发中的辐射分项,mm·d ;E为水面蒸发中的空气
                      p                           r                                    a
                                - 1
                                                                                                         - 2
                                                                              - 2
              动力学分项,mm·d ;λ为蒸发潜热,J·kg;R′为地表净辐射,W·m ;G′为地表热通量,W·m ;
                                                         n
                                                         - 1
              Δ为饱和水汽压差与温度曲线的斜率,kPa·℃ ;e为饱和水汽压,kPa;e为实际水汽压,kPa;u为
                                                             s
                                                                                  a
                        - 1
                                                   - 1
              风速,m·s ;γ为干湿度常数,kPa·℃ 。
              2.4 水面面积变化归因 将水面面积变化原因归结为降水补给、蒸发损失和生态补水三大因素,考虑
              到京津冀平原在 2001年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已经达到 13m,地表水入渗补给已经几乎不受地下水埋
              深的影响     [31] ,即便到 2020年地下水埋深增加到 18m,不同年份的入渗补给量相差不大,因此对不同
              年份水面变化的影响可视作相等,故未将地下水位变化作为贡献因素。归因解析时先基于数据拟合出
              三大因素与水面面积的函数关系,对比时段水面面积变化时,固定需要归因的变量,将另两个变量的
              实际值带入拟合函数中,计算该情景下的水面面积,将计算出的水面面积与实际水面面积对比,差值
              即为该变量的贡献。计算公式如下:
                                                      A = f(X,Y,Z)                                      (7)
                                                  Δ A = A- f(X,Y,Z)                                     (8)
                                                             0
                                                                 t
                                                        t
                                                                     t
                                                   η = Δ A?(A- A) × 100%                                (9)
                                                           t
                                                              0
              式中:A为水面面积,X、Y、Z分别代表降水、蒸发损失和生态补水三个变量,下标 t和下标 0分别
              代表时段末和时段初的水面面积值或变量值;η为贡献占比。
              3 结果
              3.1 京津冀平原水域面积与水面面积变化
              3.1.1 水域分布及面积 根据 3期土地利用数据合并得
              出的京津冀平原区水域面积,如图 3所示,提取的河湖
              水系完整、贯通程度高,能够反映出水域分布的真实情
                                                        2
              况。京津冀中部平原区水域总面积为 1654km ,占中部
                                                               2
              平原区总面积的 2.2%,其中河渠水域面积为 937km ,
                                                  2
              占全部水域面积的 57%,湖泊为 162km ,占比为 9.8%,
                           2
              坑塘为 555km ,占比为 33.2%;滨海平原区水域总面
                          2
              积为 4468km ,占滨海平原区总面积的 27.7%,其中河
                                  2
              渠水域面积为 535km ,占比为 12%,湖泊水域面积为
                   2
                                                 2
              24km ,占比为 0.5%,坑塘为 3910km ,占比为 87.5%。
              整体来说京津冀中部平原区水域以河渠为主,大型湖泊
              湿地较少,小型坑塘较多,滨海平原区开发了大面积的
              盐场、鱼塘,虽然水域面积较大,但不是河湖生态复苏
              要保障的对象。
              3.1.2 水面面积变化 通过 GEE平台提取水面面积后,
                                                                            图 3 京津冀平原水域面积分布
              在 2020年提取的逐月融合永久性水体水面基础上随机
              选取 300个验证样本,其中河渠 133个样本、湖泊 86个样本,坑塘 81个样本,与谷歌地球高分辨率
              影像进行对比,正确提取水体样本 262个,水面提取率为 87%,分类结果经一致性检验的 Kappa系数
              为 0.71,说明水体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根据样本点位置划分 100m × 100m矩形网格,对比提取水面面
              积和谷歌地球影像水面面积,面积相对误差为 8%,如图 4所示。谷歌地球影像分辨率最高时可达到
              0.5m,远高于 Landsat30m的分辨率,但 Landsat的多光谱特性是谷歌地球所不具备的,目前一些小
              的河渠水面仍无法提取到,这也是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

                —  4 5  —
                     4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