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2023年第54卷第4期
P. 80

填充率最高,在中部平原区多年平均为 43%,在滨海平原区多年平均为 76%;其次为坑塘,在中部平
              原区为 13%,在滨海平原区为 49%;河渠的水域面积填充率最低,在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分别为 5%
              和 23%。总得来 说,河渠 水域 面积 填充率 普遍较 低,即 便经 历过 2018—2020年 三次 生 态 补 水,到
              2020年中部平原区水域面积填充率也只达到了 18.5%,河渠复苏形势依然严峻。
                  1985—2020年每隔 5年的水面空间分布如图 7所示,1985年是京津冀平原河湖生态恶化最严重的
              时期,在中部平原区河道几乎全部干涸,大型湖泊如白洋淀、衡水湖等也几乎干涸见底,中部平原湖
              泊的水域面积填充率仅为 7%,河渠和坑塘的水域面积填充率为仅为 3%;滨海平原区水面情况稍好,
              但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水域面积填充率为 30%。1990年代水面面积有所增加,1995年河渠水域
              面积填充率增加到 5.5%,湖泊的水域面积填充率更是大幅增加到 50%,坑塘的水域面积填充率增加
              到 14%;滨海平原的湖泊水域面积填充率增加 90%,全部水域面积填充率为 60%,有限的生态供水重
              点用于保障湖泊,但河渠的生态水量仍极度紧缺。
















                                            图 6 1985—2020年京津冀平原水域面积填充率

































                                            图 7 不同时期京津冀平原水域面积与水面面积
                  2000年左右京津冀 遭遇 连续 特枯 年份,中部平原 区 河湖 生 态 环 境 恶 化,水 域 面 积 填 充 率 低 于
              1995年,河渠的水域面积填充率仅为 1.5%,湖泊的水域面积填充率为 44%,坑塘为 8.7%;滨海平原
              区的全部水域面积填充率也降低到 50%。2000—2010年,京津冀中部平原区水面面积变化不明显,全
              部水域面积填充率在 8%~10%之间波动;滨海平原区到 2005年水域面积填充率达到最高水平 57%,
              之后水域面积填充率降低,而河渠和湖泊的水域面积填充率没有降低。
                  2015年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陆续通水,河湖水系生态进入快速修复期,到 2020年,京津

                —  4 5  —
                     6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