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2023年第54卷第7期
P. 107
表 4 CSG坝模型超载破坏过程
#
#
超载倍数 K 均质地基 CSG模型 19坝段 CSG模型 18坝段 CSG模型
0~1.0 未见异常现象。 未见异常现象。 未见异常现象。
>1.0~1.6 未见异常现象,无裂隙产生。 未见异常现象,无裂隙产生。 未见异常现象,无裂隙产生。
=
坝基应变数据产生分歧;当 K p
2.0时,f114和 f115断层 在 地 表
坝基应变数据产生分歧;K p 2.4时,
=
>1.6~2.4 仍正常工作,无裂隙产生。 露出处 及 地 基 深 处 有 裂 缝 产 生;
f114和 10f2断层均有初裂产生。
K p 2.4时,10f2断 层 也 有 裂 缝
=
产生。
=
坝基应 变 数 据 波 动;当 K p 4.4
=2.6时,
坝 基 应 变 数 据 波 动; K p
坝体应变曲线出现数据突变;坝踵上 时,裂缝开始逐渐贯通,在坝踵
f115、F31断层处产生初裂;当 K p 4.4
=
>2.4~4.4 方开始出现细小裂缝;坝踵沿坝基面 和断层 10f2处、F31形成节理裂
时,f114和 f115连接处裂缝开始扩展
位置有萌生裂缝的迹象。 隙,10f2与 f114、f115断 层 的 连
并贯通,坝趾处也开始有初裂产生。
接处开始出现初裂。
当 K p 6.0时,模 型 数 据 发 生 突
=
坝踵处裂 缝 进 一 步 延 伸,F31断 层 拉 变;结构面 10f2和 f114、f115在
=
=
K p 5.0时,坝 体 下 游 建 基 面 发 生 裂 裂情况明 显 增 大。当 K p 6.0时, 在 地表露出处破坏严重、裂缝贯通
=6.0
缝,并逐渐 向 坝 中 延 伸。 当 K p JC21 - C、左 JC2 - C与 f114、f115连接 区域明 显;10f2和 JC21 - C处 与
>4.4~6.0
时,沿坝基面的裂缝马上贯通,已 经 处的挤压 破 坏 裂 缝 进 一 步 增 加;10f2 周围裂缝形成破坏区,10f2末 端
处于即将发生滑动破坏失稳的状态。 与 f114、 f115之 间 的 裂 缝 形 成 贯 通 出现节理裂缝;模型发生明显滑
区域。 动破坏失稳,判断此时达到了 18 #
坝段模型的超载破坏安全系数。
#
=
在 K p 6.4时,19坝段中结构面 10f2
和 f114的 贯 通 区 域 开 始 发 生 剪 切 破
=
在 K p 6.4时,坝 体 建 基 面 裂 缝 合 并 坏,JC - C和 f114、f115连接处裂缝聚
>6.0~6.4 模型破坏。
贯穿。 集,破坏严重。坝体和坝基向下 游 变
位趋 势 较 为 显 著, 判 断 此 时 达 到 了
#
19坝段模型的超载破坏安全系数。
当 K p 6.8时,模 型 数 据 产 生 明 显 突
=
变点,坝体产生了明显的滑移破坏且
>6.4~6.8 同时伴有旋转倾覆的趋势,判断此时 模型破坏。 模型破坏。
达到了均质地基模型的超载破坏安全
系数。
综合上述分析,CSG坝受到双斜滑动面地基发育完整程度的影响后,破坏模式由坝体沿坝基面产
生的贯通滑动裂缝破坏,逐渐发展为跟随地基中双斜滑动面形成的滑移通道滑动,形成坝踵下降、坝
趾抬升的滑动翻转破坏;各模型的破坏超载安全系数随着地基的发育降低,其破坏模式与地基的整体
性有很大的关系;坝基结构面的抗滑稳定性决定着 CSG坝的稳定性,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性。
3.6 有限元破坏对比分析 为多方面验证坝体的双斜面滑移通道对 CSG坝破坏模式的影响及模型的
超载安全度,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 [21 - 23] 对模型进行补充计算。计算采用 AnsysWorkbench19.0软件
#
#
进行,并根据守口堡 CSG坝各项尺寸参数,对 18、19地基适当简化后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采用的是
弹塑性材料模型 [24] ,屈服准则采用 D - P准则 [25] 。有限元计算参数与原型参数相同,坝体、坝基及结构
面参数见表 2和表 3,结构面与岩体的摩擦系数为 0.37。计算采用与模型相同的超载法,计算工况为正常
运行工况,上游水头同样取正常蓄水位水头为 57m,下游水头按 0m计算,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得出
模型的超载破坏安全系数进行超载计算。有限元计算结果塑性分布见图 13。
— 8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