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3年第54卷第8期
P. 124
式中:X 为归一化后的数据;X 、X 分别为样本的最大值、最小值。
norm max min
2.2.2 模型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 ANN模型包括输入层、隐层、输出层三层,以枝城站作为上断面,
即枝城站的流量 Q、含沙量 S为模型输入层,将荆南三口概化为下断面,荆南三口的流量(即为三口 5
个水文站流量之和)Q、含沙量 S为输出层。隐层主要是用来将输入数据映射到输出空间,对于隐层节
点数的确定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方法,常采用已有的经验公式来确定隐含层节点数,本模型采用了
Hecht - Nielsen& Illingworth [24] 公式:h = 4 N,N为输入层节点数,因此,隐含层节点数设置为 8。本模
型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关系为:
n
x -
∑
y = f( ω i i θ ) (2)
i =1
为第 i个神经元的连接权重;x为输入的神经元;θ 为阈值,初始值取 0.1;n为输入神经元
式中:ω i i
个数。
在神经网络中,输出层都是输入层的线性组合,为了加入非线性元素,常引入激活函数。ANN常
见的激活函数有 Sigmoid、tanh、ReLu等 [25] ,本模型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相对于 Sigmoid和 tanh有更
快收敛速度且不会出现梯度消失问题的 ReLu函数。
ANN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损失函数来体现,拟合精度为 1与损失函数值的差值,本模型在构建时
采用的损失函数为均方误差( MSE),函数表达式为:
m
∑ (y- y) 2
i
i =1
MSE = (3)
m
式中:y为三口分流量计算值;y为实际值;m为样本个数。
i
3 荆南三口实测分流分沙变化
从 1950年代以来,荆江河段先后经历了下荆江裁弯、葛洲坝修建、三峡水库蓄水和长江上游梯
级电站的修建与运行等,这些人类活动均会导致来水来沙量发生变化。以下主要分析 1991—2020年
段枝城站及荆南三口水沙变化情况。
年径流量 - 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可以反映河道中水沙变化趋势,图 3为 1992—2020年枝城站和
1991—2020年荆南三口的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两条曲线均呈现上凸形态,枝城站平均含
3
3
沙量由建库前 0.86kg?m 减小到建库后的 0.09kg?m ,减小幅度达到 89.5%,荆南三口平均含沙量由约
3
3
1.0kg?m 减小到建库后的 0.19kg?m 。自三峡水库运行后,出库含沙量大幅降低,坝下游水沙处于严重
不平衡状态,引起坝下游河道普遍冲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三口河道的淤积起到积极作用。荆南三
口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与枝城站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突变点均在 2003年,因此文中将 2003年作
为分界点,探究建库前(1991—2002年)、建库后(2003—2020年)荆南三口分流演变情况。
图 3 枝城站、荆南三口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
— 1 0 8 —
0